| [ 索引號 ] | 11500221009303999J/2025-00005 | [ 發文字號 ] | 無 |
| [ 主題分類 ] | 財政 | [ 體裁分類 ] | 財政預算、決算 |
| [ 發布機構 ] | 長壽區財政局 | [ 有效性 ]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1-22 | [ 發布日期 ] | 2025-01-22 |
重慶市長壽區財政局關于重慶市長壽區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區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大會審查,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4年財政工作情況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吹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號角的奮斗之年。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財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區委各項決策部署,突出穩進增效、除險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強企工作導向,堅決落實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要求,推動優化支出結構,強化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支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一)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重點財政工作情況
1.加大財政政策實施力度,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一是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搶抓國家大力推進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機遇,爭取到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增發國債、專項債等四類上級資金30.1億元。二是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延續和優化部分稅費政策,2024年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減免稅11.6億元,有力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統籌3.1億元,兌付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房交會”、“夜市經濟”補貼等各項財政扶持政策資金,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繼續大力推行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工作,降低供應商交易成本,優化我區營商環境。
2.更加注重基本民生保障,支持社會事業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需要和財力可能,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好民生改善和城市治理。堅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進長壽區教育高質量發展。重點支持做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補助、特困人員補助等社會救助托底保障體系。支持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落實新一輪促進就業扶持政策,支持人才引進、培養和服務工作。2024年,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節能環保、城鄉社會事務、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和住房保障等九大類民生保障支出57.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2%,完成了年初預算確定的占比達到60%以上的目標,社會保障進一步兜牢兜實。
3.縱深推進財政管理改革,提升財政治理效能。
一是出臺推動機關事業單位習慣過緊日子的通知及過緊日子監測評價辦法,2024年壓減一般性支出3,600萬元用于支持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及化債。二是持續深化預算績效改革。堅持新增政策、項目先評估后入庫,建立健全“部門自評估+財政再評估”事前績效評估機制。推動績效管理標準化建設,探索建立教育類、統計類等5個區級分行業分領域核心績效指標體系,定量指標占比達100%。強化激勵約束,將審計監督檢查和財政管理綜合績效評價結果與部門預算安排掛鉤。三是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組織開展地方財經紀律重點問題專項整治、預算執行監督專項行動、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政府采購領域“四類”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四是加強國庫資金管理。加強庫款運行分析,做好轉移支付預算執行監管工作,上線預算執行監控模塊,實現對重點轉移支付資金全流程、常態化監管。
4.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推動國有資產盤活。
一是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全區共248家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填報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系統,錄入政府投資項目信息、債務信息和財務信息共1861條。二是堅決守住四項底線,基本完成市級下達的化債任務,部分任務超額完成。三是加強政府債券“借用管還”全過程管理,將專項債券支出進度、項目收益繳納、問題整改納入區級部門財政管理綜合績效評價指標和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四是全力推動國有資產盤活。圍繞“激發資產效能、防范債務風險、助力改革攻堅、促進經濟發展”總體目標積極推動國有資產盤活工作,累計盤活存量資產158.9億元、回收資金94.2億元。
(二)落實區人大預算決議和服務代表委員情況
第一,嚴格落實區人大預算決議。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重慶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各項規定,按照區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預算決議,以及區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批準的調整預算方案執行各項財政收支預算。
第二,依法接受預決算審查監督。自覺接受預決算審查監督,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積極主動聽取吸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在2025年預算草案形成過程中,繼續邀請區人大代表、預算審查監督專家庫成員提前介入預算審查。堅決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預決算決議,繼續加強預決算公開。持續推動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工作質量提升。
第三,支持實施年度重點民生實事。安排1.9億元保障小石門長江水源工程、古鎮中學(一期)建設、困難人員資助參保、古鎮至老城區健身步道修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升級改造等10個區級民生實事票決項目。長壽華師學校順利開學,新設立公辦學校5所,增加學位3330個,撤并改農村各類學校38所,重慶名中醫研究院揭牌成立,與光大百齡幫攜手打造大健康產業園,小石門長江水源工程投資進度過半。“智慧賦能評價助推學生發展”入選重慶市第三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典型案例,“勞動爭議糾紛一站式處置模式”納入社會民生領域改革典型案例(第三批)全市推廣,“特殊工時改革經驗”獲評中國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并全國推廣。
第四,抓好代表建議、委員提案辦理。高質量辦好各項建議和提案,2024年區財政主辦建議、提案5件,協辦建議、提案19件。將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轉化為具體措施,區財政對各街鎮房屋、土地資產進行全面摸底,積極推動盤活街鎮閑置國有資產,加大環保投入,落實新一輪促進就業扶持政策。所有辦件全部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完畢,滿意率均為100%。
二、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
(一)全區預算執行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21,846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5%,增長2%,加上上級補助收入、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資金、地方政府債務收入、上年結轉收入等666,392萬元后,收入總計1,188,238萬元。
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928,391萬元,增長2.6%,加上上解上級支出、地方政府債務還本支出、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結轉下年支出等259,847萬元后,支出總計1,188,238萬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422,125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5%,增長40.8%,加上上級補助收入、地方政府債務收入、上年結轉收入等543,367萬元后,收入總計965,492萬元。
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472,908萬元,下降11.3%,加上上解上級支出、地方政府債務還本支出、結轉下年支出和調出資金等492,584萬元后,支出總計965,492萬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504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7%,下降99%,加上上年結轉和上級補助收入8,200萬元后,收入總計8,704萬元。
全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8,547萬元,增長417.7%,加上結轉下年支出157萬元后,支出總計8,704萬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由市級代編,區縣不單獨編制。在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中我區執行情況如下:
全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044,691萬元,上年結余14,016萬元,當年支出1,036,985萬元,年末結余21,722萬元。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602,908萬元,支出601,252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40,319萬元,支出39,951萬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34,797萬元,支出134,122萬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65,683萬元,支出165,410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69,287萬元,支出64,001萬元;工傷保險基金收入14,251萬元,支出14,285萬元;失業保險基金收入17,446萬元,支出17,964萬元。
(二)區本級預算執行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1)收入執行情況
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21,846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5%,增長2%。加上上級補助收入318,144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4,933萬元、調入資金130,000萬元、地方政府債務收入92,405萬元和上年結轉收入110,910萬元后,收入總計1,188,238萬元。
(2)支出執行情況
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88,447萬元,加上上解上級支出64,568萬元、補助下級支出39,944萬元、地方政府債務還本支出93,690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8,328萬元和結轉下年支出93,261萬元后,支出總計1,188,238萬元。
全區財政加強資源統籌,持續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的投入,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教育支出160,136萬元。主要用于:支持與華中師范大學進行全區域深度合作。持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保障桃花溪、晶山、樹人、菩提等4所幼兒園新招錄班級設備購置資金,繼續對民辦普惠性小區配套園實施“零租金”補貼。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障桃花溪初級中學、菩提小學、陽鶴小學等3所學校新招錄年級設備購置資金,提升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生活補助標準,推動適齡女學生HPV疫苗接種工作,落實各項學生資助政策。支持古鎮中學、重慶工信職業學院遷建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
科學技術支出12,361萬元。主要用于:持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金融服務,支持科技型企業獲得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深入實施“十萬英才聚長壽”育才計劃,引育企業科技創新人才。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8,009萬元。主要用于:支持文旅產業發展,開展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區,支持開展2024年第八屆重慶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長壽區分會場活動,支持參加重慶市第五屆老年人體育健身運動會、重慶市第七屆運動會等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賽事活動。支持體育館、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楊克明故居陳列館等免費開放。支持晏家體育公園建設。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5,411萬元。主要用于:發放困難群眾救助補助、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優待補助、高齡老人營養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殘疾人就業及康復補助、軍休人員補助、軍轉干安置補助、退役士兵一次性經濟補助等;支持養老院及養老服務中心(站點)建設,兌現養老服務業發展補助。
衛生健康支出67,026萬元。主要用于:發放計生獎扶特扶對象補助,資助計生獎扶特扶對象參保。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支持區域次中心建設,完善三級診療服務體系。保障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資金、困難群眾資助參保及醫療救助資金。
節能環保支出43,672萬元。主要用于:支持開展減污降碳工作,保障排放氣體綜合治理、集中無煙熏制便民服務點建設資金,支持環境監測能力建設,保障空氣質量網格化監測、生態環境信息監控中心運行資金,支持水污染防治建設,保障農村黑臭水體試點、桃花河污染治理、城鄉污水管網建設及維護資金,持續推進龍溪河等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城鄉社區支出191,852萬元。主要用于:支持建筑裝修垃圾分揀場建設、城鄉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工程建設,支持環衛及市政設施維護、街道清掃保潔及城市路燈電器維護。支持對區管國有企業增加注冊資本金。
農林水支出79,853萬元。主要用于:保障財政銜接資金投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支持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糧油生產。支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非糧化問題處置。支持片區飲水安全和環境綜合提升、重點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支持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及美麗鄉村建設。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推動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
交通運輸支出17,781萬元。主要用于:支持愛心卡免費乘車補貼、纜車站安全技術改造,支持“四好農村路”建設、國省道干線公路建設和改造、農村公路護欄升級改造、長江大橋改造、公路日常維修養護、道路水毀修復等工程。
住房保障支出28,717萬元。主要用于:支持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和燃氣管道改造,公租房電梯安裝及消防設施更換,保障性租賃住房改造,房交會補貼,農村C、D級危房改造。
公共安全支出31,829萬元。主要用于:支持無毒城市創建,推進禁毒宣傳基地建設。支持“警調、訴調、訪調”工作,推動深化街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支持桃花消防救援站綜合訓練中心建設,支持動火作業全過程監管“一件事”應用建設。
(3)對下級轉移支付情況
2024年,區對12個鎮轉移支付39,944萬元。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35,002萬元,主要用于支持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提高鎮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專項轉移支付4,942萬元,主要用于保障村干部養老及醫療保險繳費補貼、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一事一議村級公共服務項目、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等。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區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422,125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5%,增長40.8%。加上上級補助收入119,612萬元、地方政府債務收入391,600萬元和上年結轉收入32,155萬元后,收入總計965,492萬元。
區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472,533萬元,加上上解上級支出20,204萬元、補助下級支出375萬元、地方政府債務還本支出234,200萬元、結轉下年支出108,180萬元和調出資金130,000萬元后,支出總計965,492萬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504萬元,為調整預算的100.7%,下降99%,加上上年結轉收入8,047萬元和上級補助收入153萬元后,收入總計8,704萬元。
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8,547萬元,增長417.7%,加上結轉下年支出157萬元后,支出總計8,704萬元。
需要說明的是,2024年財政決算正在編制中,在決算編審中,上述預算執行情況還會有一些變動和調整,我們將按照規定在市財政局批復我區財政決算后及時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
(三)政府債務情況及2024年新增債券使用情況
截至2024年底,我區政府債務余額2,193,440萬元(2024年初1,959,225萬元,加上市財政轉貸政府債券482,728萬元和亞行龍溪河整治項目外債1,277萬元,減去當年償還的政府債券249,400萬元和外債390萬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600,940萬元,專項債務余額1,592,500萬元。
2024年區級財政安排存量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支出317,501萬元,其中還本支出249,790萬元(通過市財政再融資債券還本244,568萬元、安排預算償還4,832萬元和償還外債390萬元),付息支出67,711萬元(其中:外債付息364萬元)。
2024年,我區共爭取到位債券資金482,728萬元。一是再融資債券和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債券347,868萬元,用于償還到期政府債券和存量隱性債務。二是新增政府債券134,860萬元,其中:專項債券132,200萬元,主要用于產業園區基礎設施、衛生健康、保障性安居工程、供排水等領域項目支出;一般債券2,660萬元,主要用于市政基礎設施和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支出。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當前財政運行仍面臨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財政運行處于緊平衡狀態,收支矛盾較為突出,財政可持續發展面臨較大壓力。二是預算績效管理仍需提升,一些項目投入產出率不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財會監督工作力量薄弱,職能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我們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將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三、2025年財政工作安排
(一)預算編制指導思想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布局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區財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為經濟社會平穩有序運行提供堅實的財力支撐。圍繞上述指導思想,2025年預算編制的總體原則是:
一是依法預算。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重慶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等法律法規編制收支預算。二是收入預算實事求是、科學預測。2025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545,000萬元,增長4.5%,其中稅收收入預計276,000萬元,增長4.5%。三是支出預算優化結構、精準支出。按照有保有壓原則,2025年區級各部門項目支出總量在上年壓減的基礎上保持“零增長”,“三公”經費繼續落實“只減不增”要求。優先保障“三保”支出,全力保障重大決策部署支出,合理保障機關事業單位運轉和履職支出。
(二)2025年重點工作
第一,堅持穩中求進,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積極穩妥開展財源建設,科學謀劃培育未來增長動能,不斷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強化高質量培育稅源意識,推動支柱產業、龍頭企業健康發展,穩定重點稅源。落實好各項扶持政策,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孵化,建立“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大變強”梯次培育機制,壯大集群稅源。積極盤活國有資產、資源,從存量資產中挖掘增收潛力。按照“三個一批”原則,精準施策,創新盤活方式,促進土地、房屋等資產資源快速處置變現,組織收入及時足額入庫。狠抓要素保障,搶抓國家“兩重”“兩新”等系列重磅政策窗口期,抓好項目策劃、儲備、對接,全力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向我區傾斜。
第二,堅持以進促穩,織密財政運行安全網。
在保障財政可持續和風險可控中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切實筑牢兜實“三保”底線,嚴格預算執行,增強庫款調控能力,堅持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繼續管好用好財政直達資金,確保資金快速分配下達、精準高效使用,充分發揮直達機制直接惠企利民、釋放內需潛力和推動有效投資的政策效應。加強項目與資金的統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各類資金,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發揮財政資金穩增長、穩投資等積極作用。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聚焦“借用管還”,加強專項債券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資金資源統籌,爭取政策支持攻堅地方債務化解,聚焦短期流動性風險,加強應急周轉資金調度。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筑牢財經法紀意識,加強財政財務管理,健全監督檢查機制,保障財政資金安全。
第三,堅持先立后破,持續深化預算管理改革。
強化零基預算改革理念,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堅持習慣過緊日子,牢固樹立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理念,從嚴從緊控制一般性支出,將過緊日子評價結果與部門預算安排掛鉤,把更多財政資源騰出來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深入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持續強化事前績效評估、目標編報、績效監控、績效評價以及結果應用等績效管理工作,以績效管理激勵約束機制為抓手,推動預算和績效深度融合。加快財政數字化改革,推動“財政智管”應用上線運行,運用數字化手段,深度分析財政數據,智能管控財政業務,助力實現“整體智治”。
四、2025年預算草案
1.一般公共預算
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5,000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資金、上年結轉收入等454,056萬元后,收入總計999,056萬元。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11,669萬元,加上上解上級支出、地方政府債務還本支出等87,387萬元后,支出總計999,056萬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20,000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上年結轉收入等117,989萬元后,收入總計537,989萬元。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82,609萬元,加上上解上級支出、調出資金、地方政府債務還本支出155,380萬元后,支出總計537,989萬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00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上年結轉收入等310萬元后,收入總計810萬元。全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810萬元,支出總計810萬元。
(二)區本級預算草案
1.一般公共預算
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5,000萬元,加上提前下達的上級補助收入222,467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8,328萬元、調入資金130,000萬元和上年結轉收入93,261萬元后,收入總計999,056萬元。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9,871萬元,加上上解上級支出65,000萬元、地方政府債務還本支出22,387萬元和補助下級支出41,798萬元后,支出總計999,056萬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區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20,000萬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00,000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9,809萬元和上年結轉收入108,180萬元后,收入總計537,989萬元。區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82,609萬元,加上上解上級支出20,000萬元、調出資金130,000萬元、地方政府債務還本支出5,380萬元后,支出總計537,989萬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00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153萬元、上年結轉收入157萬元后,收入總計810萬元。區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810萬元,支出總計810萬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由市級代編,區縣不單獨編制。在2025年度執行情況報告中,將向區人代會報告我區收支執行情況。



渝公網安備50011502001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