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長壽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總結
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
按照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制度的規定,現將區發展改革委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強化學習教育,不斷提升黨員干部法治理論水平
(一)多形式開展學習教育。通過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職工會等形式,組織干部職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等法律法規8次。
(二)積極參加法治理論考試。積極組織干部職工參加法治教育培訓和法治理論考試,委機關干部職工年度法治理論考試參考率和合格率均達到100%;領導干部法治理論知識考試參考率和合格率均為100%;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旁聽庭審參加率100%。同時,我委行政執法人員均辦理了執法證,嚴格落實執政上崗規定。
(三)堅持領導帶頭示范。在領導干部年度述職述廉中,堅持把學法用法和推進法治建設等情況納入作為重要內容。始終堅持涉及的行政訴訟案件,由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聘請律師作為我委法律顧問,為進一步促進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等提供法律保障。
二、強化普法宣傳,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法治觀念
(一)深入開展長輸管線安全方面的普法教育。一是充分發揮屬地優勢,向管道過境地區派發《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保護法》50余份,采取街鎮組織、企業宣講、村居參與等方式宣傳管道保護知識。二是借助安全生產宣傳月活動契機,發放宣傳冊1000余份,營造自覺保護管道的責任意識和良好氛圍。三是通過每季度聯席會組織被監管單位安全生產負責人及管理人員圍繞《安全生產法》進行互動交流,分享優秀安全管理經驗。
(二)深入開展糧食安全方面的普法教育。扎實開展2021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傳活動,深入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的重要論述、新修訂《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倉儲管理、安全生產等相關規定,觀看安全生產方面警示視頻,進一步提高了糧食系統全體干部職工的國家安全法治意識。同時通過“中國普法網”“微信公眾號-中國普法”等網絡途徑進行“在線學法”,組織全體糧食系統干部職工通過微信公眾號“中國普法”參加“4.15有獎競答”“專項學習有獎競答”等網上知識競賽,不斷提升法治理論水平。
(三)深入開展招投標方面的普法教育。為加強招投標監管,推進工作平穩有序,加大宣傳招投標現場管理制度、招標、投標、開標和評標報告、招投標誠信體系建設,我委充分利用各種媒介,采取線上通知、線下培訓、發放資料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同時,開展對招投標監督管理人員、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法律法規的培訓學習110人次。
(四)深入開展物價方面的普法教育。一是通過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現場聯合檢查,向購房者和房地產開發商及銷售商發放了《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法律匯編》。二是通過教育收費專項檢查,及時向區內的各級教育機構宣傳相關政策規定,發現問題,立即整改,迅速規范;通過供水、供氣領域價格專項檢查,及時向區內的各供水供氣單位宣傳國家相關政策規定,進一步規范其收費行為。三是在處理群眾價格舉報投訴中,向投訴人宣傳相關價格政策,進行法治宣傳。
三、嚴格履行依法治區職責,努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一)全面落實權責清單、負面清單制度。
1.及時取消、承接、調整行政權力事項清單。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鼓勵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全區取消行政審批項目33項、區級非行政許可審批169項,承接國家和市級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124項。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101項,實行動態透明監管。今年以來,全區核準、備案的項目共計232個,其中,僅有3個項目需辦理核準,其余98.7%的項目為告知性備案服務。
2.落實外商投資企業“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未列入《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項目,屬地化網絡備案率100%,減小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在準入上的差距。2020年以來,新增外資企業8戶,現有外資企業109戶。三是放寬經營場所登記條件,企業投資項目產業準入實現核準范圍最小化。新辦企業實現“一網、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辦結,免費提供印章,企業開辦實現零成本。2020年以來,新發展市場主體15357戶,97.5%的企業投資項目為告知性備案服務,即報即辦,立等可取。
(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政務誠信建設,用法治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
1.優化企業法治環境。一是創新設立經開區巡回審判站,園區內勞動爭議、涉外商事糾紛等民商事案件,在巡回審判站進行審判和調解,及時定紛止爭,做到商事糾紛化解“不出園”。二是開展“審務進園區、送法進企業”活動,發布《長壽區人民法院疫情期間企業法律問題及風險防控提示手冊》,幫助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提升風險防范能力。目前,共解決30余家企業相關法律問題40余個。三是加強院企溝通交流。堅持每半年舉辦一次院企座談會,為企業紓困解難60余次。
2.推進政務誠信建設。一是充分發揮政府和公職人員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關鍵、示范作用,建立政務誠信監測治理體系,加強政府采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招標投標、招商引資、地方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嚴格履行依法向社會作出的政策承諾以及訂立的各類合同,杜絕“新官不理舊賬”等現象。二是持續開展涉政府機構失信被執行人專項治理,防范和化解政府失信風險,按照“發現一起、預警一起、退出一起”的原則,確保失信被執行人涉政府機構動態“清零”,進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
3.以承諾制為牽引,創新工業項目審批模式。探索一般工業項目“告知承諾制”改革,實行“投資主體+中介機構+施工單位+政府部門”多方承諾機制,政府一次性統一告知準入條件、行業規范、技術標準,投資主體聯合中介機構作出書面承諾后,按照“承諾即視為有”“承諾即可辦理”,暢通土地供給、技術審查、行政審批三條線獨立快速推進的新型審批體系。完善聯合踏勘、多規合一、信用獎懲、過程監管等配套制度,推動項目管理由重前期審批向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推動審批效率提升80%以上。告知承諾制改革入選信用重慶十大典型案例。
4.以一卡通為支撐,提速重大項目前期進度。建立市區兩級重大項目“一卡通”制度。梳理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各關鍵環節,并以開工時間為控制點,倒排各關鍵環節責任單位、辦理時限,鎖定在“關鍵環節審批流程一卡通”上,做到“一項目一張卡”,“一企業一張卡”,“一主管部門一張卡”,開通綠色審批通道限時辦結,完善事中督辦催辦,事后評估考核機制。實行重大項目網格化管理,運用“互聯網+重大項目”管理系統,以開工、完工、投資及形象進度為控制點,高效推進重大項目調度,精準解決項目推進中的重大問題。“一卡通”制入選政務服務典型十大案例。
5.完善市場監管方式。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健全隨機抽查系統,完善相關細則,完成市場監管部門雙隨機抽查全流程整合。2020年以來,共抽取市場主體2222戶,開展跨部門聯合抽查50戶,檢查結果公示率100%。全面運用“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監管工作平臺,依托全市統一的“部門協同監管平臺-重慶”,完成市場主體及執法人員名單錄入。推進跨部門聯合監管和“互聯網+監管”,應用推廣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依托行政執法“雙平臺”,對行政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監管事項的合法性、規范性進行監管,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公示,依法統一向社會公開各行政執法主體、職責、依據、程序、結果等信息,接受公眾監督。
(三)嚴格落實執法檢查規定,推動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區發展改革委始終堅持嚴格執法、著力聚焦關鍵環節、不斷提升治理水平,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扎實推進油氣長輸管線、糧油監督管理、招標投標管理,切實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嚴格開展行政執法檢查工作,確保執法工作依法、有序、高效推進。
1.油氣長輸管線安全監管方面。對標對表年度監督檢查計劃,以三年安全行動計劃為引領,緊扣管道存量歷史隱患整治、電力建設施工環節全過程監管等重點工作,定期組織監督檢查。同時,按照區安委會的統一部署和安排,及時開展高溫汛期、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的安全專項檢查,有效排查安全隱患,彌補監管薄弱環節。今年共開展安全檢查27次,發現安全風險隱患19處,下發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6份,其中18處已整改銷號,剩余1處已制定方案推進落實,整改完成率94.7%。
2.招標投標監管方面。一是修訂完善了長壽區政府投資和建設項目管理辦法,進一步提高招投標行政監督執法能力、規范招投標行為和招標代理行為。2021年以來,監管全區83個政府投資類依法必須招標項目,涉及招標總限價約為25.66億元,中標合同總價約為22.31億元。二是嚴格遵守《招標投標法》和《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從招標文件編制、公告發布、開評標和中標等關鍵環節實行全過程監管。三是認真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執法。重點對依法必須招標項目招標方案審批、招標方式變更及招投標活動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目前,已對各方主體不良行為量化記分3起,依法依規查處串通投標、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法違規行為,著力營造公平合理、競爭有序的招投標環境。
3.糧油安全監管方面。一是堅持落實好應急儲備任務,嚴格應急儲備企業的管理,定期進行檢查,確保庫存數量真實,質量安全,確保應急時有糧可用、有糧可調。二是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工作,加強政策性糧食收購、儲存、運輸質量安全監管。三是嚴格落實糧食收購企業事中、事后監管,推進糧食質量追溯管理。堅持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對企業政策性糧食收購、儲存、轉運、消防設施、防汛、危倉老庫、藥品管理、安全管理、值班值守等方面,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四是堅持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政策性糧食質量抽查,嚴禁不合格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和食品生產企業。
(四)全面清理取消無法定依據收費項目。一是嚴格落實行政事業性收費清單制度,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及時通過區政府官網、長壽日報等平臺向社會公示本年度《重慶市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重慶市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及取消、減免、降低、暫停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文件,清單之外的一律取消。二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的通知》(國辦發〔2020〕21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行業協會商會經營服務性收費清理規范工作的通知》(發改辦價格〔2020〕632號)和《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開展全市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清理規范工作的通知》(渝發改收費〔2020〕1904號)等相關文件精神,我委會同區民政局、區市場監管局對全區行業協會商會進行了全面清理規范,進一步壓減各項涉企收費,堅決杜絕增設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利用壟斷性、強制性開設的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等違規情形。同時,健全行業協會商業收費管理監督查處機制,形成常態化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