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 11500221009303753G/2023-00104 | [ 發文字號 ] | 長壽府函〔2022〕136號 |
| [ 主題分類 ] | 教育 | [ 體裁分類 ] | 其他 |
| [ 發布機構 ] | 長壽區教委 | [ 有效性 ] | |
| [ 成文日期 ] | 2023-07-14 | [ 發布日期 ] | 2023-07-14 |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關于報送長壽區2021年度履行教育職責自評報告的函
市政府教育督導室:
根據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關于印發2022年對區縣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方案的通知》(渝府教督發〔2022〕5號)要求,我區高度重視,對照總體要求和評價重點,對2021年以來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開展了全面自查自評,現將自查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長壽區幅員面積1424平方公里,轄7個街道、12個鎮,常住人口69萬人,城鎮化率68%。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08所,其中大學2所、中職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高完中8所、獨立初中15所、九年制學校6所、十二年制學校1所、小學55所(含教學點18所)、幼兒園118所(其中民辦園37所);在校學生84650人,其中小學32760人、初中16838人、高中(含職高)18799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66人、在園幼兒16087人;在職教職工6735人,其中專任教師6629人。
二、履行教育職責情況
(一)加強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情況。
1.建立健全教育領導機制。一是落實聯合聯動機制。建立了以區委、區政府領導為組長、副組長,相關區級部門為成員的教育工作領導機構,切實做到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聯動。二是落實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機制。區委常委會會議、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區政協主席會議定期專題研究教育工作。三是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動權。
2.進一步健全黨委、政府領導聯系學校制度。“四大家”班子領導堅持帶頭進校園、進現場、進基層調研指導教育工作,建立成員單位教育履責報告制度,制定成員單位教育履職清單,優化部門、街鎮履行教育職責考核機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配合抓的管理要求,形成關心支持教育的強大合力。
3.實現各級各類學校黨的組織、黨的工作全覆蓋。一是健全完善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管理體制。中小學黨組織關系統一隸屬于區委教育工委,與教育教學業務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二是全面提升中小學校黨組織建設水平。進一步健全和規范黨組織設置,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學校,都單獨建立了黨組織,推進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三是強化師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干部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謹言慎行、遵紀守法,傳播“正能量”。四是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繼續組織“五老”報告團到各校作專題輔導報告,教育廣大師生自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二)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情況。
1.千方百計確保教育經費“兩個只增不減”。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155,085萬元,較2020年增加490萬元,增幅0.32%,2022年起,區政府每年將投入財政增量的10%(不低于3000萬元)用于提高教師待遇,激勵全區教師。2022年長壽區爭取政府一般債券1.71億元用于教育,保障四所新建中小學校和幼兒園2022年秋期如期開學。爭取專項債券8400萬元,用于保障新建公辦幼兒園項目。并落實3900萬元用于新建學校設施設備采購等。2022年財政年初預算教育經費186,082萬元。截止至2022年9月底已經落實下達財政預算資金227127萬元,較財政年初預算多41045萬元。
2.教育預算安排情況。
(1)收入預算:2021年年初預算數180484.6萬元,其中:上年結轉514.33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撥款176084.45萬元,事業收入3885.82萬元。收入較上一年增加14631.07萬元,主要是一般公共預算撥款增加24608.26萬元,事業收入預算增加149.16萬元,上年結轉減少10126.41萬元。
(2)支出預算:2021年年初預算數180484.6萬元,其中:教育支出125711.89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0108.12萬元,衛生健康支出7777.60萬元,住房保障支出6880.56萬元,其他支出6.47萬元。支出較上一年增加14631.07萬元,主要是基本支出增加22738.29萬元,項目支出減少8107.22萬元。
3. 嚴格落實教育經費標準。建立健全經費使用動態調整機制,對義務教育學生數少于100人的學校增加公用經費6萬元/年,義務教育學生數100至200人的學校增加公用經費3萬元/年。對偏遠學校、薄弱學校、困難學校解決2萬元至10萬元不等的經費。將公辦普通高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從每生每年1,000元提高到1,300元,自2021年起執行,增加經費納入預算進行保障。三是從2021年起,中職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公辦學校一、二、三檔每年分別為2200元、2000元、1800元;民辦學校分別為800元、700元、600元。
(三)落實“五育并舉”情況。
1.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區級相關部門積極在學校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把民族文化學習和民族精神培養納入教育教學過程,大力推進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黃桷灣小學成功創建“民族文化進校園”示范學校,成為區校園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2.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加強教材、教輔和課外讀物使用監管。進一步落實《關于調整普通中小學課程計劃的通知》,各校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制發關于教材征訂相關文件,明確了各類學校選用教材(教輔)原則,加強教材選用工作管理、教材征訂過程管理、教材監管與指導、課外讀物使用等工作監管。
3.加強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學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是積極舉辦各類體育競賽活動,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開齊開足體育課程。二是將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創新勞動教育內容、途徑、方式,增強勞動教育的時代性。三是認真開展各項安全和法治宣傳教育、應急演練、安全培訓、家校聯系等工作,區反詐中心深入校園,開展防詐騙專題培訓,發放《學校致廣大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86000份。四是2021年,開展心理健康教師各類培訓近300人次,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60%以上。
4.強化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組織開展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活動、全國“愛眼日”宣傳教育,創建了長壽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特色學校35所。投資810余萬元改造教室照明、課桌椅。聘請專業的醫療機構對全區中小學生進行全面視力檢測,給每一位學生建立視力健康檔案。
(四)統籌落實教育改革發展重點任務情況
1.推動“雙減”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將“雙減”列入年度履行教育職責重點工作和區政府常務會議重要議程,作為2022年教育督導“一號”工程。在區教委設立校外培訓監管科,建立月督導、季通報制度。制發關于“雙減”和“五項管理”系列文件通知,組織責任督學采取多種方式對全區中小學開展了“五項管理”督導。嚴格按照教育部、市教委要求,繼續開展課后服務工作,確保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自“雙減”以來,共計開展校外培訓機構行政執法檢查420余家次,開展行政約談26家次,下發行政指導告誡書35份、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18份,開展行政處罰15家次。
2.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印發《長壽區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辦法》等文件,繼續加大“十不得、一嚴禁”違規事項監測和整改力度。強化區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領導職能,加大督政力度,實現全區學校及公民辦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完善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負面清單”自查自糾長效機制,突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良傾向。高質量編制《長壽區基礎教育品質提升專項行動計劃》,開展八大行動,打造具有“上游底氣、長壽底色、生命底蘊”的基礎教育品牌。
3.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自2020年開始,暫停審批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暫停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增設新校區(點)和擴大辦學規模等重大事項的變更審批。對區內3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專職教職工數量、招生規模、校額班額等重新進行核實,嚴格把握辦學標準。嚴格核定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計劃,對違規招生、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學校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開展“公參民”治理整改,2021年6月底,已撤回2021年春期在民辦學校任教畢業班級的公辦學校教師,2023年6月底前,全部撤回公辦學校教師。開展民辦學校“雙隨機、一公開”收費專項檢查,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委托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年度財務審計報告。
4.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一是優化專業設置。目前我區現有2所高職院校和2所中職學校,共有醫藥衛生、旅游服務、石油化工等16大類30個專業。二是實施“雙優”領航計劃。積極參加市級中職“雙優計劃”建設,建設了1所市級優質中職學校和3個優質專業(康復技術、藥劑、護理)。三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穩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強化培訓評價組織管理,鼓勵校企共同研究開發X證書。建設好現有40個中職專業化產教融合實習基地。
5.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2021年,投入資金近1.2億元,完成了10所市級智慧校園示范校創建任務,并對網絡升級改造,智慧校園示范校網絡實現了萬兆到校,其余中小學網絡已實現千兆到校目標。全區中小學教室實現智能一體機、錄播教室、3D創新實訓室全覆蓋;建成創新實驗室3間(數學、地理、歷史)、創客教室3間、VR\AR教室1間;改建計算機教室10間;投入2790萬元的長壽區智慧教育云平臺項目已于2022年1月建成投用,極大的提升了長壽區智慧教育水平。
6.認真開展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一是繼續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印發《致全區教職員工的一封信》《致全體學生和家長的一封信》,引導學生和家長科學防疫。二是實施精準摸排。全面摸排師生員工的“三史”情況,做到“一校一策”“一人一檔”,建立所有師生員工信息臺賬。三是加強推進新冠疫苗接種。組織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學生進行新冠疫苗接種,建立接種臺賬,掌握學生接種進度。四是強化督導檢查。組織相關人員,對全區直屬學校、街鎮教育管理中心進行疫情防控工作專項督導。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把師德教育納入干部教師培訓體系,每位教師每學期參加4學時的教師職業道德培訓,并計入培訓學分。開展有償補課、違規收受禮品禮金、違規推薦教輔資料、到社會培訓機構任教、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專項治理,規范干部教師從教行為。強化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評價,落實師德失范“一票否決”。
2.落實學前教育階段教師工資待遇。全區公辦幼兒園34所,在編教師371人,年人均工資水平118659元;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197人,年人均工資水平32791元。民辦幼兒園教職工745人,年人均工資水平34679元。
3.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加強統籌,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按時足額保障義務教育教職工工資待遇,按標準發放基本工資和基礎績效固定部分、超額績效。按每人每月350-550元發放鄉鎮工作補貼,小學、初中、高中和中職分別按每生每年100元、150元、200元增核學校思政課教師(班主任、大隊輔導員)崗位津貼的績效工資總量。
4.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2021年全區教育系統開展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共15項,精簡事項16項,減少了53.3%。嚴格審核教師培訓項目,嚴禁組織中小學教師參加各種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培訓、會議、學習、競賽。
5.落實教師職稱晉升制度。嚴格執行教師職稱相關文件,規范教師職稱評聘工作。2021年我區新取得正高級職稱2人,高級職稱12人,一級職稱102人,二級及以下職稱133人。
6.推進教師評價改革和素質提升。優化教師評價方案,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強化教學水平測評,以教師工作實績和貢獻為依據,優化全區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申報條件和績效考核辦法。修訂完善《長壽區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方案》,堅持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大質量觀”,推動學校內涵建設,促進學校優質化、特色化和多樣化發展。
7.保證教師繼續教育經費。制定《關于做好2021年中小學教師教育工作的通知》,規劃了65個培訓項目(含13個國培項目、7個市培項目、31個區培項目、14個區級財政投入資金其他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287.46萬元,用于2021年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由于疫情原因,實際培訓項目25個,投入繼續教育資金348.24萬元,培訓教師5500余人。
(六)保障和促進教育公平情況。
1.積極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創建。一是新建公辦園一律按照標準化優質幼兒園打造,桃花溪幼兒園已于2022年9月開園投用,晶山幼兒園和鳳城華府幼兒園正在抓緊建設中,預計2023年9月投用。二是自2018年以來新批的民辦幼兒園,全部審批為普惠性幼兒園。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積極引導申辦為普惠性幼兒園。2021年以來,引導8所符合條件的民辦園申辦為普惠園。三是是嚴格按計劃做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創建工作,落實年度目標,2024年完成創建。
2.努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開展全區中小學校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指標達標情況監測及專題調研,根據《長壽區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工作方案》,落實工作目標和年度工作計劃。到2023年底,實現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并在保持義務教育優質發展的基礎上,于2025年申報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督導評估。積極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以城區優質學校為龍頭,帶動鄉村學校“規范+特色”、教師“專業+全面”、學生“合格+特長”發展,全面開展城鄉學校干部教師交流輪崗,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3.加強普通高中建設。2021年投入資金1171萬元,對長壽中學等8所普通高中的教學樓外墻、學生公寓內墻、運動場、消防設施、食堂等進行了改造。項目共計18個,改造面積約42360平方米,目前,項目已全部完成投用,消除了學校安全隱患,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4.積極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全區職業教育占地1546畝(含高職部分),總建筑面積53.4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面積12.3萬平方米,實訓用房面積8.2萬平方米,圖書館0.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1.54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0.6億元,圖書559.8萬冊。醫藥學校新征地10.84畝,總投入3273萬元,新建了學生食堂、學生公寓和公共廁所各1幢,現在已全部投入使用。投入資金600萬元,發展護理、藥劑專業,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成功創建重慶市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行知學校陸續投入230萬元,用于建立智慧教室,改造提升專業實訓室等教學實施設備以及實訓耗材。建立校外實訓基地40個,覆蓋全部專業,平均每個專業校外實訓基地數6.9個。
5.全面落實學生資助。完善資助機制,實現困難學生精準幫扶。2021年,全區開展學生資助項目共18個,全面覆蓋學前至高等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共資助學生3.4萬人次,資助經費達4526.1萬元。
(七)做好校園安全維穩工作情況。
1.落實安全責任。建立政府主導、有關部門和單位參加的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定期研究和及時解決學校安全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學校實行校長(園長)負責制,承擔校內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逐級明確安全工作責任,建立定期聯席會議、綜合整治、信息報送、聯絡員、檢查考核等制度。2021年整治隱患6處,解決6處,各校園積極聯系轄區政府對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進行整治,凈化了校園周邊育人環境。
2.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成立校園欺凌和暴力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專題研究和分析我區校園欺凌和暴力防治情況。充分發揮學校法治宣傳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深入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大力推動落實1號檢察建議,邀請了檢察院“莎姐”團隊到學校開展法治、預防校園欺凌和性侵等方面的專題教育活動。堅持每天安全短信提醒制,做到對孩子行蹤“知去向、知同伴、知內容、知歸時”。
3.強化安全事故、重大輿情、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制發《學生傷害事故處置預案》等15個應急處置預案,建立了統一指揮、分級負責、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的應急處置體系。堅持中小學每月一次、幼兒園每季度一次應急演練。嚴格實行領導帶班和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確保事故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處置。
4.完善安防實施設備配備。落實校園人防、物防、技防建設,每年由區級財政落實校園保安經費2800余萬元,用于購買校園保安服務。全區共有校園保安824名,保安配備率達100%,2019年起陸續將視頻監控與公安聯網,目前視頻監控和一鍵報警裝置的達標率、聯網率均達100%。全區各中小學幼兒園均實現封閉管理,在校園門口設置隔離欄、隔離墩、防撞球等防沖撞設施。
5.積極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風險。一是完善《教育系統落實的實施細則》,在年度校長書記績效考核和年度考核中加大意識形態考核權重。二是強化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加大對學生課堂的巡查力度,規范教師課堂從教行為。三是嚴格把握講座論壇的申報程序和時間,不符合程序和時間的,不予審批,對于專家、學者個人情況及所講內容嚴格審查,全程監督講座論壇全過程。
(八)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情況。
1.加強教育收費管理。制定《長壽區教育亂收費問題整改方案》,嚴格執行中小學收費項目,規范各級各類教育收費行為。2021年4月底5月初組織全區教育系統總務主任、報賬員在萬州三峽學院開展兩批次財務培訓,將規范學校收費納入培訓范圍。將有無違規收費情況納入學年度綜合督導和書記(校長)年度考核,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全面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全面實行教育收費公示制度,確保違規教育收費全面清零。
2.消除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額。制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消除大班額專項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嚴格按規劃逐年消除大班額。2021年,各級各類學校無66人以上超大班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消除了大班額。普通高中56人以上大班額24個,高中總班額為259個,大班額占比為9.2%。
3.規范學校招生工作。制發《重慶市長壽區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中小學招生考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嚴格按照教育部“十項嚴禁”紀律要求和市教委相關規定,自覺規范招生行為。對發生違規違紀招生行為的學校,責令整改,視情節輕重,依據相關規定,嚴肅追究紀律責任。
4.規范職業學校學生實習。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的通知》(教職成〔2021〕4號)要求,規范和加強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工作。職業學校與實習單位共同制定實習計劃、實習目標、實習任務,并定期對實習生進行考核,全區中職學校實習工作開展平穩有序,操作規范。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仍有差距。
一是城區教育容量的增加不能完全滿足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的需要,城區大規模學校和大班額現象未完全消除,“鄉村空、城鎮擠”問題還有待解決。
二是校際均衡差異還需繼續努力縮小。在反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資源配置7項差異系數指標中,骨干教師配備比例等4項指標未達到小學0.50和初中0.45的規定標準。
三是優質教育資源還不充分,區域教育特色還不明顯,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二)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有待持續深化。
一是責任區督學全部為兼職督學,對掛牌學校的督導力度和效果不明顯。二是少數學校對責任區掛牌督導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高,配合度不夠。
(三)“雙減”和“五項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是個別學校感到“教育任務重”“學生基礎差”“課時數不夠”,仍有擅自變更課時和“要課”現象。
二是作業統籌力度不夠。學科之間作業“量”與“時”的統籌需要加大力度,差異化、個性化的作業設計還需充分體現;同時部分家長仍額外增加作業負擔。
三是手機管理還有短板,特別是學生回家后部分家長對手機管理不嚴,存在學生過度使用手機的情況。
四是個別學校場地受限,大課間落實需要改進,無體育課的當天沒有達到1小時的體育鍛煉。
五是校外培訓機構監管還要加強。個別培訓機構仍存在學科類培訓與非學科類未嚴格分開的現象。
六是在“五項管理”及“雙減”專項監測中,我區學生抑郁、厭學情緒、教師職業壓力等9項指標高于全市和主城都市近郊區平均水平,而自控力、對生活滿意度、家校溝通等8項指標低于全市和主城都市近郊區平均水平。
(四)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有待加快
一是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推進較緩,與專業教學結合不夠。職業教育第二課堂活動與專業建設缺乏對接,學生參與度不高,過程管理精細化不夠。
二是職業教育教學過程管理具體標準和定性評價還需改善。職業教育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培養還需加強。
三是受重學歷輕技術傳統觀念影響,以及高校擴招和普高升溫,職業學校招生相對較困難。
(五)校園安全保障需進一步加強
一是少數學校仍存在“校中村”現象,給學校的安全管理帶來一定壓力。
二是城區部分學校門口車輛停放較亂,特別是上學、放學時段車輛和家長集中,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三是少數學校校園周邊游攤小販屢禁不止,影響校園周邊環境和食品衛生安全。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發展。
一是加快城區學校擴容步伐。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加快人口密集區學校擴容步伐,使城市教育資源與城市發展同步。
二是推進集團化辦學。實施《長壽區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進程。成立學區共同體,初中以四所市重點中學(長壽中學、川維中學、實驗中學、長壽一中)為學區共同體的龍頭,將其他初中納入這四所中學學區內;小學以實驗一小、晶山小學、實驗二小、桃源小學為教育集團的龍頭,將其他小學納入這四所小學的集團內。
三是促進資源共享。區內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解決區內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消融校際邊界。中、小學分段建成區級精品選修課程在所在學區或集團內應用推廣,學區、集團緊緊圍繞教學中心工作,探索豐富多彩的教學共享形式。
四是落實優質均衡發展目標。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優化資源配置,按照創建規劃,落實年度工作目標,確保按時或提前完成創建工作。
(二)進一步推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
一是加強教育督導責任區建設,根據區域情況和學校特點,重新調整督導責任片區設置,重新選聘30名專職責任督學,科學配置,掛牌督導全部中小學和幼兒園。
二是加強督學隊伍建設,進一步明確責任督學的職能職責,優化督學聘用和管理機制。
三是加強督學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健全教育督導問責機制,建成全面覆蓋、運轉高效、結果權威、問責有力的教育督導體制機制。
(三)進一步做好教育經費預算執行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預算支出責任制度,將責任落實到崗,任務落實到人,并與業績考核掛鉤,完善內部約束和激勵機制。
二是加強預算執行分析,及時掌握預算執行動態,加大對重點單位、重點項目的監控力度。
三是落實教育收費監管責任,利用“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平臺”監控,及時反饋優化項目實施過程及目標,提高教育資金利用效率。
四是堅持每年組織一次財務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公用經費支出、津補貼發放、項目經費使用情況等,對違紀違規行為嚴肅問責追責。
五是加強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加強對學校財務人員的財務制度、財經紀律學習培訓,確保財務人員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觀念,嚴格把好經費收支關,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四)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增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
二是高度重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建設,強化警示教育,全面增強教師的規矩意識、法紀意識和服務意識。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舉一反三,深入查找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扎實整改。
四是加大對績效考核的分配力度,合理拉開差距。從2021年起,在各單位獎勵性績效考核分配差距在3000-10000元/年的基礎上,從超額績效總量中按5000元/人·年統籌用于考核各單位,然后再由各單位對教職工進行二次考核。
五是強化教師繼續教育,擴寬培訓渠道,延長培訓周期,線上線下、分段分科實施培訓。凝聚“教研、培訓、科研、電教”四位一體深度融合為一體的合力,發揮四位一體的獨特優勢,以科研為先導、教研培訓為主線、電教為支撐,統籌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五)進一步將“雙減”和“五項管理”做細做實。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加大對教育評價觀和“雙減”政策的宣傳力度,引導廣大教師、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將“雙減”工作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增進社會共識。著力提高教師課堂效率,優化作業設計,將“減負”落到實處。
二是完善評價體系。根據《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標》,修訂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方案,完善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標準,“減量”與“提效”并重,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助力教育良好生態。
三是建立長效機制。探索“雙減”落實落地機制,在“常”“長”上下功夫,完善家校協同、督導檢查、社會監督機制,構建橫向全覆蓋、縱向全貫通的“雙減”機制。建立健全課后服務保障制度,激發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積極性,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推動課后服務工作高質量、高效率運行。
四是加大督查力度。相關單位定期不定期對“雙減”及“五項管理”情況開展實地督查。繼續加大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公開“雙減”落實情況報告,對落實不力的單位依據《教育督導問責辦法》進行約談、通報、問責。
(六)進一步加快職業教育改革發展。
一是打造職業教育品牌,提高辦學質量。狠抓教學改革,打造特色專業品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培養興趣豐富、人格完整、頭腦健全的通識公民、思辨型公民以及德藝雙馨的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把區內職業學校打造成為重慶市內一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示范學校和教育現代化先進學校。
二是整合資源,職業學校抱團發展。醫藥學校正在與化工職院協調,探討合作舉辦中高職“三二分段制”食品藥品檢驗專業,充分發揮區內高職中職的教學資源優勢,相互彌補專業設置方面的局限,拓寬生源范圍,探索區域內高職中職合作模式,更好地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三是加大投入,推動學校標準化建設。為擴大醫藥學校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力爭達到常年辦學學校規模穩定在5000人左右。區政府擬定在長壽高新區選址200余畝,新建醫藥學校,原址繼續作為醫藥學校實訓基地。行知學校規劃投入1000萬元在三年內完成實訓基地的新建、改造和升級。
(七)進一步強化校園安全監管。
一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強化常規安全管理和教育,落實安全專項督導和責任追究制度,提高校園安保水平。
二是學校配合轄區平安辦、社區、派出所定期入戶走訪調研,宣講法律法規知識,加大對校中村內精神病、易肇事肇禍、揚言報復社會等重點人員的排查力度,建檔立卡,加強管控。
三是加大師生安全宣傳教育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應急演練活動,增強師生自護自救能力。
四是加大集中整治力度,區教委聯合政法、公安、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相關職能部門開展校園及周邊秩序整治行動。
(八)進一步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
一是繼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建成更多智慧校園示范校,對各學校校園網絡實行全光網絡改造,打通數據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增加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數量,爭取做到人人有設備,人人會使用設備。
二是加大網絡安全、六大功能室、3D實訓室、一體機等日常使用管理及長壽區智慧教育云平臺的常態化使用的培訓。
三是出臺長壽區智慧教育云平臺使用規范,擴充長壽區智慧教育云平臺校本資源庫,以應用為抓手促進平臺使用常態化。
(九)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發展。
一是積極探索公辦民營辦園模式,結合實際,加大公辦幼兒園的規劃配套力度,實行“一園一策”,加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進一步提高公辦園比例。
二是加快新建幼兒園(晶山幼兒園)建設進度,力爭2023年秋期開園招生,增加360個學位投用,初步緩解新城片區公辦學位緊張問題。
三是鼓勵城區一級以上公辦園以承辦新園、舉辦分園、合作辦園等形式,實現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拓展。力爭“十四五”期間,順利完成“10所公辦小區配套園建設”規劃,努力實現“5年內計劃新增公辦學位3000個以上”目標任務,徹底解決桃花新城片區公辦學位緊張的問題。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