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 11500221009303753G/2023-00187 | [ 發文字號 ] | |
| [ 主題分類 ] | 教育 | [ 體裁分類 ] | 其他 |
| [ 發布機構 ] | 長壽區教委 | [ 有效性 ] | |
| [ 成文日期 ] | 2023-10-19 | [ 發布日期 ] | 2023-10-19 |
長壽區人民政府2022年度履行教育職責自評報告
一、基本情況
長壽區幅員面積1424平方公里,轄7個街道12個鎮,常住人口69萬,城鎮化率68%。全區共有學校208所,其中大學2所、中職學校2所、特教學校1所、高完中8所、獨立初中15所、九年制學校6所、十二年制學校1所、小學55所(含教學點18個)、公民辦幼兒園118所;在校學生84650人,其中小學32760人、初中15858人、高中(含職高)14971人、在園幼兒16087人;在職教職工6735人,其中專任教師6629人。
二、履行教育職責
(一)強化教育領導。
1.加強黨的領導。一是建立了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二是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區委區政府定期研究解決學校安全工作、“兩個創建”、“雙減”等重點工作。三是落實區教委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工作。四是區委巡察領導小組開展對教委的巡查,同時延伸巡查部分學校,落實中央巡視反饋意見。五是區領導堅持帶頭進校園調研指導。六是落實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公辦學校均建立黨組織,民辦學校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七是建立政府主導、有關部門和單位參加的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八是區教委成立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研究確定專門學校建設、招生、教育教學、管理等相關事宜。
2.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印發《長壽區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辦法》《長壽區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實施方案(試行)》《長壽區基礎教育品質提升專項行動計劃》,破“五唯”,加大“十不得、一嚴禁”違規事項監測和整改力度。改革學校綜合督導評價內容和方式,優化街鎮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核機制。
(二)落實教育優先發展。
1.實現教育經費“兩個只增不減”。2022年,區財政預算19.2億元,較上一年增加1.2億元;投入財政增量的10%(不低于3000萬元)用于提高教師待遇;落實單位績效工資總量追加單列機制資金3500萬元;爭取政府一般債券1.71億元和專項債券8400萬元,新建4所中小學校和4所幼兒園;落實3900萬元用于新建學校設施設備采購等。
2. 落實教育經費標準。2022年,小學、初中少于100人的學校增加公用經費6萬元,100至200人的學校增加3萬元,偏遠學校、薄弱學校、困難學校解決2萬元至10萬元不等的經費,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從每生每年1000元提高到1300元。
3.按期完成規劃任務。長壽區“十四五”規劃中教育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完成過半,五年規劃目標任務預期能夠完成。
4.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已建成13所市級智慧校園示范校;投入3000余萬元迭代升級校園網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建成長壽區智慧教育云平臺應用體系。
(三)統籌推進教育發展。
1. 保障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學校聯合村(居)委會走訪摸排殘疾適齡兒童少年,全區所有殘疾適齡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得到保障。
2.推進“兩個創建”工作。編制《長壽城區幼兒園布點規劃》。新建公辦園按照標準化建設,新批民辦園全部為普惠性幼兒園,引導8所民辦園轉辦為普惠園。每半年開展一次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指標監測,補短板,縮差距,新建投用中小學3所。
3.“雙減”落實落地。印發“雙減”工作方案,組織責任督學開展常態化督導檢查。在區教委設立校外培訓監管科,建立月督導、季通報制度,查處一批違規培訓機構。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每位教師每年8學時教師職業道德培訓,落實師德失范“一票否決”制。優化教師評價方案,強化教學水平測評。2022年新增市級學科帶頭人1名、市級學科名師7名、市級骨干教師25名。教師繼續教育投入資金1300萬元,實施77個培訓項目。
5.加強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建設。2022年投入資金509萬元,改造長壽中學等4所城區高中學校。區內兩所中職學校生均用地面積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積全部達標。
6.保障教師工資待遇。全區按標準發放基本工資和基礎績效固定部分、超額績效。每人每月350-550元發放鄉鎮工作補貼,小學、初中、高中(中職)分別按每生每年100元、150元、200元增核學校思政課教師崗位津貼。2022年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163703元,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151183元。
(四)維護校園安全穩定。
2022年投入2689萬元整改全區學校安全隱患。堅持中小學每月一次、幼兒園每季度一次應急演練。嚴格實行領導帶班和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全區共有校園保安824名,保安配備率100%,視頻監控和一鍵報警裝置達標率、聯網率達100%。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有短板。
城區大規模學校和大班額現象未完全消除。城鄉教育質量存在差異。農村骨干教師配備比例不達標。
(二)“雙減”深度不足。
部分教師、家長對“雙減”的顧慮還未完全消除,合力尚未完全形成。校內作業統籌不足,學科之間作業“量”與“時”協調不足,差異化、個性化的作業設計質量不高,部分家長額外增加課后作業負擔。
(三)中職學校辦學條件不高。
重慶市醫藥學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現有辦學場地不能滿足學校長遠發展。
(四)校園安全保障需進一步加強。
一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不夠強。部分小規模學校心理咨詢室輔導教師和安全課教師多數是兼職教師,專業能力不足,不能提供高效的心理疏導服務和傳授系統的安全知識。
二是防溺水聯防聯控機制仍需加強。一些村居社區的網格員、勸導員、巡邏員等人防力量有限,遇學生溺水時不能及時施救。
(五)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不平衡。
城區的菩提街道由于近年來人口快速涌入,學位供給不足,農村學位有剩余。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加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力度。
加快城區學校擴容步伐。在建古鎮中學2024年9月投用;啟動建設1所中學、1所小學,使城市教育資源與城市發展同步。推進集團化辦學。實施《長壽區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進程,促進區內優質資源共享,消融城鄉校際邊界。
(二)做細做實“雙減”。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引導廣大教師、家長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和成才觀,增進社會共識,形成合力。
二是建立長效機制。修訂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方案,著力提高教師課堂效率。健全課后服務保障制度,豐富課后服務內容,優化作業設計,提高課后服務質量。
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完善家校協同、督導檢查、社會監督機制,開展常態化實地督查,持續加強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構建橫向全覆蓋、縱向全貫通的“雙減”機制。
(三)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步伐。
打造職業教育品牌。把區內職業學校打造成為重慶市內一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示范學校和教育現代化先進學校。整合區內高職中職資源,醫藥學校與化工職院協同,合作舉辦中高職“三二分段制”專業,互補專業設置局限,拓寬生源渠道。擬在長壽高新區選址200余畝,新建醫藥學校,原址繼續作為醫藥學校實訓基地。
(四)進一步強化校園安全工作。
壓緊壓實安全工作責任。落實“書記校長-副校長-安穩干部-年級組長-班主任”的“五級”安全工作責任制,建立每月督查-通報工作機制。推進積極心理示范區和幸福學校建設,深化同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和陸軍軍醫大學合作,對全區學校的班主任、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培訓。加大對學生心理健康治未病環節的力度,篩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進行分類干預。全面完成心理輔導室建設,逐步按要求配齊專兼職教師。
(五)全面完成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創建目標。
加大公辦幼兒園的規劃配套力度,新建3所公辦園,新增1080個公辦學位,提高公辦園比例。鼓勵城區一級以上公辦園承辦新園、舉辦分園、集團辦園,拓展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力爭“十四五”期間,完成“10所公辦小區配套園建設”規劃,努力實現“5年內計劃新增公辦學位3000個以上”目標任務,徹底解決桃花新城片區公辦學位緊張的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3年10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