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 11500221MB19816214/2020-00025 | [ 發文字號 ] | |
| [ 主題分類 ] | 財政;科技 | [ 體裁分類 ] | 財政預算、決算 |
| [ 發布機構 ] | 長壽區科技局 | [ 有效性 ] | |
| [ 成文日期 ] | 2020-10-09 | [ 發布日期 ] | 2020-10-12 |
重慶市長壽區科學技術局2019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重慶市長壽區科學技術局2019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職能職責。
1.貫徹執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針以及科技發展、引進外國智力規劃和政策。
2.統籌推進全區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會同有關部門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優化科研體系建設,指導科研機構改革發展,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承擔推進科技軍民融合發展相關工作,推進全區重大科技決策咨詢相關制度建設。
3.牽頭推進全區科技管理平臺建設和科研項目資金協調、評估、監管機制。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優化配置科技資源的政策措施建議,推動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建設和科技金融結合。協調管理區級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并監督實施。
4.擬訂全區基礎研究措施和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辦法并組織實施,牽頭組織全區重點實驗室建設。推動科研條件保障建設、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5.負責編制區級科技項目規劃并組織實施,統籌協調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研發和創新,牽頭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示范。
6.組織擬訂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科技促進農業農村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措施和辦法并組織實施。組織開展重點領域技術發展需求分析,提出重大任務并監督實施。
7.牽頭全區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擬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促進產學研結合的相關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指導科技服務業、技術市場和科技中介組織發展。
8.統籌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指導區域創新發展、科技資源合理布局和協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科技園區建設。
9.負責科技監督評價體系建設和相關科技評估管理,負責科技評價機制改革,統籌科研誠信建設。組織實施創新調查和科技報告制度,承擔全區科技保密工作。
10.擬訂科技對外交流與創新能力開放合作辦法,組織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與科技人才交流。
11.負責引進國外智力工作。擬訂引進國外專家總體計劃并組織實施,建立國外專家、團隊吸引集聚辦法和重點外國專家聯系服務辦法。擬訂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12.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政策,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組織實施科技人才計劃,推動高端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實施科學普及和科學傳播規劃和政策。
13.承擔引進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型企業培育、科技宣傳等工作。
14.負責機關、所屬事業單位和行業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15.完成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其它任務。
16.職能轉變。圍繞貫徹實施科教興區、人才強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優化、轉變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務職能,完善科技創新制度和組織體系,加強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減少微觀管理和具體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科技誠信建設。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深入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按照國家要求推進政府部門不直接管理具體科研項目,委托專業機構開展項目受理、評審、立項、過程管理、驗收等具體工作。進一步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政策,統籌我區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引進外國智力工作。
17.與重慶市長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外國人來長工作許可職責分工,依據《中央編辦關于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職責分工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18〕97號)規定執行。
(二)機構設置。
長壽區科學技術局本級機關由辦公室、科技管理科2個職能科室組成,下設財政全額撥款正科級事業單位2個:重慶市長壽區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市長壽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三)單位構成。從預算單位構成看,納入本部門2019年度決算編制的二級預算單位主要包括重慶市長壽區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市長壽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四)機構改革情況。
本部門涉及本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對此專門說明如下:不再保留區科學技術委員會,組建區科學技術局,原知識產權相關職能職責劃轉至區市場監管局;原防震減災相關職能職責劃轉至區應急局;整合區人力社保局的外國專家管理職責。撤銷重慶市長壽區知識產權服務中心,重慶市長壽區地震觀測站劃入區應急局,新設財政全額撥款正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2個:重慶市長壽區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市長壽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二、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1.總體情況。2019年度收入總計7,606.02萬元,支出總計7,606.02萬元。收支較上年決算數增加934.45萬元、增長14.01%,主要原因是創新驅動專項項目、專利資助獎勵等項目資金增加,增加精細化工專項、長壽區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金等項目資金。
2.收入情況。2019年度收入合計7,365.81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1,082.51萬元,增長17.23%,主要原因是項目變化,創新驅動專項項目、專利資助獎勵等項目資金增加,增加精細化工專項、長壽區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金等項目資金。其中:財政撥款收入7,365.81萬元,占100.00%。此外,年初結轉和結余240.21萬元。
3.支出情況。2019年度支出合計7,281.89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850.53萬元,增長13.22%,主要原因是創新驅動專項項目、專利資助獎勵等項目資金增加,增加精細化工專項、長壽區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金等項目資金。其中:基本支出361.45萬元,占4.96%;項目支出6,920.43萬元,占95.04%。
4.結轉結余情況。2019年度年末結轉和結余324.13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83.92萬元,增長34.94%,主要原因是部分科技計劃項目未結題,經費未劃撥。
(二)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19年度財政撥款收、支總計7,606.02萬元。與2018年相比,財政撥款收、支總計各增加934.45萬元,增長14.01%。主要原因是項目變化,創新驅動專項項目、專利資助獎勵等項目資金增加,增加精細化工專項、長壽區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金等項目資金。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1.收入情況。2019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7,305.81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1,022.51萬元,增長16.27%。主要原因是項目變化,創新驅動專項項目、專利資助獎勵等項目資金增加,增加精細化工專項、長壽區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金等項目資金。較年初預算數增加6,030.65萬元,增長472.93%。主要原因是年中追加安排創新驅動專項經費、長壽區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金、精細化工專項經費等。此外,年初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240.21萬元。
2.支出情況。2019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7,234.49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803.13萬元,增長12.49%。主要原因是項目經費支出增加。較年初預算數增加5,959.33萬元,增長467.34%。主要原因是年中追加創新驅動發展專項等項目資金。
3.結轉結余情況。2019年度年末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311.53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71.32萬元,增長29.69%,主要原因是部分科技計劃項目未結題,經費未劃撥。
4.比較情況。本部門2019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支出1.70萬元,占0.02%。
(2)科學技術支出7,022.61萬元,占97.07%,較年初預算數增加5,916.11萬元,增長534.67%,主要原因是追加創新驅動發展專項等項目經費。
(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6.03萬元,占0.77%,較年初預算數增加4.73萬元,增長9.22%,主要原因是增資調資、繳費基數調整等。
(4)衛生健康支出17.35萬元,占0.24%。
(5)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4.00萬元,占0.06%,較年初預算數增加4.00萬元,增長100.00%,主要原因是往年項目經費支出。
(6)住房保障支出15.05萬元,占0.21%,較年初預算數增加0.93萬元,增長6.59%,主要原因是增資調資、繳費基數調整等。
(7)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117.75萬元,占1.63%。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19年度一般公共財政撥款基本支出361.45萬元。其中:人員經費300.94萬元,用途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社會保障繳費等。公用經費60.52萬元,用途主要包括辦公費、印刷費、咨詢費、培訓費等。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說明
2019年度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年初結轉結余0.00萬元,年末結轉結余12.60萬元。本年收入60.00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60.00萬元,增長100.00%,主要原因是新增“雙創人物評選”項目經費。本年支出47.40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47.40萬元,增長100.00%,主要原因是新增“雙創人物評選”項目經費。
三、“三公”經費情況說明
(一)“三公”經費支出總體情況說明
2019年度“三公”經費支出共計31.10萬元,較年初預算數增加4.10萬元,增長15.19%,主要原因是因公出國費用增加。較上年支出數增加7.10萬元,增長29.58%,主要原因是支付當年及補付往年因公出國費用。
(二)“三公”經費分項支出情況
2019年度本部門因公出國(境)費用7.10萬元,費用支出較年初預算數增加7.10萬元,較上年支出數增加7.10萬元,增長100.00%,主要是用于補付2015年赴美國韓國洽談技術合作的費用及2019年赴匈牙利及葡萄牙洽談科技合作的費用。
公務車購置費0.00萬元,本單位2019年度未發生公務車購置費支出。
公務車運行維護費11.25萬元,主要用于文件交換、市內因公出行、工作業務檢查指導等工作所需車輛的燃料費、維修費、過橋過路費、保險費等。費用支出較年初預算數減少0.75萬元,下降6.25%,主要原因是嚴格落實公車使用規定,公車運行維護成本下降。較上年支出數不變。
公務接待費12.75萬元,主要用于接待上級、同級相關業務聯系部門到我單位學習調研、協調相關工作,接受其他部門檢查指導工作發生的接待支出。費用支出較年初預算數減少2.25萬元,下降15.00%,主要原因是嚴格遵守公務接待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嚴格控制陪餐人數,對應由接待對象承擔的費用一律由接待對象自行支付,公務接待費下降。較上年支出數不變。
(三)“三公”經費實物量情況
2019年度本部門因公出國(境)共計0個團組,1人;公務用車購置0輛,公務車保有量為1輛;國內公務接待95批次1,415人,其中:國內外事接待0?批次,0人;國(境)外公務接待0批次,0人。2019年本部門人均接待費90.11元,車均購置費0.00萬元,車均維護費5.63萬元(公務車保有量原為2輛,2019年末劃出1輛)。
四、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一)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說明。2019年度本部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60.52萬元,機關運行經費主要用于開支辦公費、公務車運行維護費等。機關運行經費較上年決算數增加30.57萬元,增長102.07%,主要原因是因機構改革,我局職能改變,相關工作增加。
此外,本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會議費支出2.68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2.73萬元,增長50.46%,主要原因是開展研發投入統計培訓等會議支出。本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培訓費支出5.46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3.01萬元,增長122.86%,主要原因是因機構改革,我局職能改變,相關工作增加。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說明。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部門共有車輛1輛,其中,機要通信用車1輛。單價50萬元(含)以上通用設備0臺(套),單價100萬元(含)以上專用設備0臺(套)。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說明。2019年度我單位未發生政府采購事項,無相關經費支出。
五、預算績效管理情況說明
(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預算績效管理要求,本部門對14個項目開展了績效自評,其中,以填報目標自評表形式開展自評14項,涉及資金3720余萬元;以委托第三方形式開展績效評價1項,涉及資金6905萬元,從評價情況來看,我局項目的申請、設立過程符合相關要求,經費投入合理、使用透明,項目的實施帶來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二)績效自評結果
創新驅動發展專項項目績效目標自評綜述:根據年初設定的績效目標,項目總體完成情況較好,達到預期目標。項目全年預算數為1836萬元,執行數為1835萬元,完成預算的99.92%。主要產出和效果:一是2019年全社會R&D投入占GDP比重為2.38%,二是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7家,三是累計培育科技型企業408家,四是新培育區級研發創新中心10家。發現的問題及原因:績效評價標準和相關制度有待健全。下一步改進措施: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
(三)重點績效評價結果
以委托第三方的形式對長壽區2016-2018年創新驅動發展專項開展了重點績效評價,項目資金共計6,905萬元,經第三方綜合評價,創新驅動發展專項項目總體情況較好,評定等級為“良”。發現的問題及原因:專項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下一步改進措施: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切實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六、專業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本年度從本級財政部門取得的財政撥款,包括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
(二)事業收入:指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取得的現金流入;事業單位收到的財政專戶實際核撥的教育收費等資金在此反映。
(三)經營收入: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取得的現金流入。
(四)其他收入:指單位取得的除“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包括未納入財政預算或財政專戶管理的投資收益、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贈收入,現金盤盈收入、?存貨盤盈收入、收回已核銷的應收及預付款項、無法償付的應付及預收款項等。各單位從本級財政部門以外的同級單位取得的經費、從非本級財政部門取得的經費,?以及行政單位收到的財政專戶管理資金反映在本項內。
(五)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指事業單位在當年的“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當年支出的情況下,使用以前年度積累的事業基金(事業單位當年收支相抵后按國家規定提取、用于彌補以后年度收支差額的基金)彌補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資金。
(六)年初結轉和結余:指單位上年結轉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和結余、經營結余。
(七)結余分配:指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所得稅、提取專用基金、轉入事業基金等當年結余的分配情況。
(八)年末結轉和結余:指單位結轉下年的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和結余、經營結余。
(九)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其中:人員經費指政府收支分類經濟科目中的“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公用經費指政府收支分類經濟科目中除“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外的其他支出。
(十)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十一)經營支出: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發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經費:?指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反映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十三)機關運行經費:為保障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運行用于購買貨物和服務等的各項公用經費,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護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十四)工資福利支出(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單位開支的在職職工和編制外長期聘用人員的各類勞動報酬,以及為上述人員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等。
(十五)商品和服務支出(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單位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購置固定資產的支出、戰略性和應急儲備支出)。
(十六)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用于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
(十七)其他資本性支出(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非各級發展與改革部門集中安排的用于購置固定資產、戰略性和應急性儲備、土地和無形資產,以及構建基礎設施、大型修繕和財政支持企業更新改造所發生的支出。
????決算公開聯系方式
周榆程,電話:023-40886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