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長壽力量”
貢獻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長壽力量”
長壽區農業農村十年“蝶變”系列文章之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壽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施策、真抓實干,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長壽力量,交出了一份群眾滿意、經得起實踐檢驗的脫貧攻堅長壽答卷。
1.盡銳出戰,圓夢全面小康
全面告別絕對貧困。累計脫貧6964戶19649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7%下降為零。10個市級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全面消除絕對貧困,長壽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邁進小康社會。

鞏固成果成效顯著。徹底消除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現象。脫貧人口住院、慢特病門診自付比例分別控制在10%、20%以內。累計改造危房近6000戶,實現“危房不住人、人不進危房”。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92%,供水工程水質檢測率、合格率均達100%。

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2388元增加到2021年的15460元,增速高于本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工資性收入和生產經營性純收入占比達到八成以上,脫貧人口收入增長后勁充足。
2.精準施策,鑄就民生偉業
發展產業拔窮根。新建各類特色產業基地3300余畝,實現脫貧村“一村一品”產業提檔升級。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346人,累計支持脫貧戶和監測戶發展到戶小產業1萬余戶,累計發放小額信貸5700余萬元,3600多戶脫貧戶獲得了產業貸款支持。

穩崗就業促發展。通過技能培訓、社保補貼,交通補貼、企業吸納、開發公益性服務型崗位等方式保持脫貧人口穩崗就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近7000萬元,引導全區脫貧勞動力外出就業6800余人,創建幫扶車間10個,近1500名脫貧勞動力在公益崗位上實現就業。

社會救助兜底線。嚴格落實“單人保”“漸退制度”“剛性支出扣減”等救助政策,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和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累計救助11.4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和補貼近9000萬元,實現應救盡救、應保盡保。
3.接續奮斗,書寫時代華章
構建了強有力的工作機制。建立完善區領導聯系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區級領導+幫扶集團+屬地街鎮+幫扶責任人”包片包村包戶工作責任制更加健全。嚴格執行定點聯系街鎮、常態化督導機制,連續3年在全市脫貧攻堅專項考核中取得“好”的等次。

守住了防返貧的工作底線。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完善,監測對象實現“應納盡納”“應幫盡幫”。適齡兒童失學輟學動態清零,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保護對象住房安全保障率、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基本醫保參保率、脫貧人口安全飲水率均為100%。

打造了趕不走的工作隊伍。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3900余名幫扶干部每季度至少走訪一次脫貧戶。完成駐鎮駐村工作隊選派和全覆蓋輪訓,做到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駐村干部實現“三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