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長壽:以“柚”為媒 產業發展助推實現鄉村善治
長壽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錨定產業發展關鍵環節,通過“柚策”強產業、“柚景”美院落、“柚人”共舉措、“柚風”揚美德,以“柚”為媒的鄉村治理模式理順黨心民心,推動產業興旺,增加集體收入,一顆“小柚果”成為開啟鄉村善治的“金鑰匙”,切實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一、“柚策”強產業,筑牢鄉村治理之基。一是村企共建謀發展。積極探索村企共建合作制度,回引本土人才返鄉發展創業,打造一批集研學、農耕文化和鄉村旅游于一體的“自然長壽·美味產品”集約化項目,通過就近就業、入股分紅等多種方式增加村民收入,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二是提檔升級強品牌。進一步規劃打造“長壽柚”行業指標體系,區分“高、中、低”三級市場,促進品質提升,形成良性循環。針對性制定政策,利用追蹤溯源二維碼,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加入個性化服務提高產品附加值。三是健全物流運輸體系。網格化布局物流收運點,制度化補貼現代物流運營商,通過“降運費、提速度”暢通運輸渠道,降低生產成本,構建起“從果園直達消費者家”便捷實惠的物流運輸體系。2022 年 12 月,鄰封鎮以公海聯運方式,將本地“長壽柚”出口至新加坡。
二、“柚景”美院落,打造鄉村治理之色。一是模范帶頭樹典型。組織黨員干部帶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宣傳、村莊清潔行動、維護村莊日常環境衛生“三帶頭”行動,充分利用“農村人居環境”賽馬比拼和“鄉村治理積分制”工作契機,開展人居環境微整治,做好美麗宜居大文章。建立積分星級榜,每季度組織一次檢查督導評比,提升村民滿意度達 100%。二是群眾參與創新示范。深入挖掘“看柚看水看山看人家,聽風聽霧聽雨聽蛙鳴”自然資源,依托柚產業基礎,打造各具特色的“柚景”美院落,引導村民從“站著瞧”向“跟著學”到“主動做”轉變,進一步激發主觀能動性。三是數字加持提成效。依托數字鄉村建設,規范化建設鎮級數字化綜治中心,涵蓋中心業務辦理、矛盾糾紛調解、志愿報名服務、人居環境監測四大板塊,利用 1000 余個數字圖像傳感器,在鎮級版圖上精確定位重點院落、重點網格信息,確保管理對象底數清、情況明。
三、“柚人”共舉措,扎好鄉村治理之網。一是全面推行鄉村治理“清單制”。以服務產業發展為目標,探索出適合村情的權力清單、自治清單、協助清單、證明清單、服務清單、負面清單“六張清單”機制,充分保障農民基本權益,減輕村級組織負擔,提升為民服務能力。二是依托數字化平臺實施“積分制”。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數字化,通過積分制數字化平臺曬村容村貌、評好人好事,對鄉村治理效果好的鎮村進行獎勵,及時推廣典型經驗,積分制行政村覆蓋率達 95%以上。三是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下移。建立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農村綜合服務機構,建成文明實踐“1+19+270”三級體系,實現鄉村資源、點單服務、管理重心下移,進一步明晰“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網格職責。四是織密社會治理制度。嚴格落實“一村一輔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公共服務工作站和普法講堂 223 個,常態化開展法治文化活動。健全矛盾調處機制,掃除重大治安刑事案件、非法上訪、非法宗教等現象,不斷促進干群關系和諧。
四、“柚風”揚美德,齊鑄鄉村治理之魂。一是推進移風易俗。225 個行政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成立村級議事會和紅白理事會,倡導新事新辦、喪事簡辦,大力推進殯葬改革,積極開展清廉村居、文明村鎮創建工作,鄰封村被遴選為全市清廉村居試點單位,鄰封鎮、雙龍鎮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鎮”稱號。二是豐富文化活動。依托村級文明實踐站,組建志愿服務隊伍,開展文化體育活動 975 場,為 220 余個農家書屋按每個書屋 80 余個種類標準進行書籍續配,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三是選樹道德模范。深入實施“鄉賢工程”,開展 “星級文明戶”“十大鄉賢”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十里“柚風”、身邊榜樣等引領鄉村新風尚,讓德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長壽柚青少年實驗基地”,塑造學習活動品牌,推動形成一片“柚風”揚美德,引導群眾自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