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 115002215520052481/2023-00296 | [ 發文字號 ] | |
| [ 主題分類 ] | 財政 | [ 體裁分類 ] | 財政預算、決算 |
| [ 發布機構 ] | 長壽區人力社保局 | [ 有效性 ] | |
| [ 成文日期 ] | 2023-10-13 | [ 發布日期 ] | 2023-10-13 |
重慶市長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2年度部門決算公開說明(本級)
一、單位基本情況
(一)職能職責。1.貫徹執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擬訂實施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2.負責促進就業工作,貫徹落實統籌城鄉就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擬訂實施相關措施辦法,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統籌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落實就業援助制度;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政策,負責高校畢業生離校后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負責就業、失業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保持全區就業形勢穩定。3.統籌推進建立覆蓋城鄉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貫徹執行養老、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政策和地方標準;貫徹執行養老、失業、工傷保險關系轉續辦法;落實養老、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制度,承擔行政監督責任;會同相關部門編制相關社會保險基金年度預算決算,牽頭推動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負責社會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保持社會保險基金總體收支平衡。4.貫徹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人力資源流動政策,擬訂完善相關辦法,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按照管理權限綜合管理人力資源市場和人力資源開發培訓、流動調配等工作。5.參與擬定全區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負責區級有關重點人才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貫徹落實全市人才引進政策,擬訂實施人才引進辦法;承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6.負責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貫徹執行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繼續教育和博士后管理等政策;負責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培養,緊缺優秀人才引進,專家和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擬訂實施吸引留學人員來長壽工作或定居辦法;擬訂實施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和激勵辦法;貫徹執行職業資格制度和職業技能多元化評價政策;牽頭推進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7.貫徹執行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政策;按照管理權限負責規范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公開招聘、聘用合同、人員交流等人事綜合管理工作;會同相關部門指導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8.貫徹執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嚴格落實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執行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福利和離退休政策;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福利,離退休政策和工資統發審核工作。9.落實國家和全市表彰獎勵政策,綜合管理全區表彰獎勵工作;承擔市級部門及以上層級功勛榮譽表彰的評選推薦工作;根據授權承辦區級表彰獎勵活動。10.協助做好公務員錄用、公開遴選、公開選調等考試的考務組織工作。承辦以區政府名義任免人員的行政任免手續。11.貫徹執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制度和勞動關系法規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貫徹執行職工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和假期制度;貫徹執行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違法案件。12.會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擬訂實施相關配套措施辦法,協調解決重難點問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13.負責局機關、局屬單位和主管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14.完成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15.職能轉變。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規范和優化對外辦理事項,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等審批事項,貫徹執行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創新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方式,擬訂信息規劃,加強信息共享,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二)機構設置。重慶市長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區政府組成部門。機關內設辦公室、組織人事科、基金財務科(內審科)、人才流動管理科、就業促進科、事業單位管理科(區職稱改革辦公室)、工資福利科、社會保障科(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公室)、法制科(行政審批科、信訪科)、勞動關系科10個科室,下設區社會保險事務中心、區就業和人才中心、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區人力資源培訓考評中心、區公共人事服務中心、區檔案信息管理中心等7個參公、事業單位。
(三)單位構成。本單位無下級預算單位。
二、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1.總體情況。2022年度收支總計2154.02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868萬元、減少28.72%,主要原因是本年無補繳以前年度職業年金和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補助收支,以及年初財政撥款結轉減少。
2.收入情況。2022年度本年收入合計2128.8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651.79萬元、減少23.44%,主要原因是本年無補繳以前年度職業年金和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補助收入。其中:財政撥款收入2128.8萬元,占100%。此外,年初結轉和結余25.22萬元。
3.支出情況。2022年度本年支出合計2128.8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867.96萬元、減少28.96%,主要原因是本年無補繳以前年度職業年金和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補助支出。其中:基本支出1632.81萬元,占76.7%;項目支出495.99萬元,占23.3%。
4.結轉結余情況。2022年度年末結轉和結余25.22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0.04萬元、下降0.16%,主要原因是本年結轉結余資金支出0.04萬元。
(二)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22年度財政撥款收支總計2154.02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685.32萬元,減少24.14%。主要原因是本年無補繳以前年度職業年金和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補助收支,以及年初財政撥款結轉減少。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1.收入情況。2022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2128.8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469.1萬元,減少18.06%。主要原因是本年無補繳以前年度職業年金收入。較年初預算數減少57.41萬元,減少2.63%。主要原因是嚴格執行零結轉制度,未使用完的本年資金由財政收回。此外,年初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25.22萬元。
2.支出情況。2022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2128.8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685.28萬元,減少24.35%。主要原因是本年無補繳以前年度職業年金支出。較年初預算數減少91.17萬元,減少1.77%。主要原因是嚴格執行零結轉制度,未使用完的本年資金由財政收回。
3.結轉結余情況。2022年度年末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25.22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0.04萬元,下降0.16%,主要原因是本年結轉結余資金支出0.04萬元。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22年度一般公共財政撥款基本支出1632.81萬元。其中:人員經費1444.18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1.99萬元,下降0.14%,主要原因是本年無補繳以前年度職業年金支出。人員經費用途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補貼、獎金、五險二金等支出。公用經費188.63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118.04萬元,下降38.49%,主要原因是財政壓減公用經費標準。公用經費用途主要包括辦公費、水費、電費、物管費等。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說明
本部門2022年度無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支。
(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本部門2022年度無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支。
三、“三公”經費情況說明
(一)“三公”經費支出總體情況說明
2022年度“三公”經費支出共計4.22萬元,較年初預算數減少29.28萬元,下降89.4?%,主要原因是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嚴控“三公”經費支出。較上年支出數減少3.78萬元,下降47.25%,主要原因是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嚴控“三公”經費支出。
(二)“三公”經費分項支出情況
2022年度本部門因公出國(境)費用0萬元。
公務車購置費0萬元。
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3.5萬元,主要用于公務車加油、維修保養、車輛保險等。費用支出較年初預算數減少10萬元,下降74.07%,主要原因是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嚴控公務車出車頻率和費用報銷標準。較上年支出數減少4.11萬元,下降54%,主要原因是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嚴控公務車出車頻率和費用報銷標準。
公務接待費0.72萬元,主要用于接待上級部門及兄弟區縣部門的考察、調研、檢查。費用支出較年初預算數減少19.28萬元,下降96.4%,主要原因是年初預算較執行過程中有出入;較上年支出數增加0.34萬元,增加89.47%,主要原因是本年接待市局調研、檢查有所增加。
(三)“三公”經費實物量情況
2022年度本部門因公出國(境)共計0個團組,0人;公務用車購置0輛,公務車保有量為3輛;國內公務接待9批次、90人次,其中:國內外事接待0批次,0人;國(境)外公務接待0批次,0人。車均購置費0萬元,車均維護費1.17萬元。
四、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一)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說明。2022年度本單位機關運行經費支出188.63萬元,比2021年度減少118.04萬元,下降38.49%,主要原因是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財政壓減公用經費標準。機關運行經費主要用于辦公費、水費、電費、郵電費等。
本年度會議費支出0萬元。本年度培訓費支出4.38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40.21萬元,下降90.18?%,主要原因是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嚴控培訓頻率和培訓費開支標準。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說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部門共有車輛3輛。其中:副部(省)級及以上領導用車0輛,主要領導干部用車0輛,機要通信用車0輛,應急保障用車3輛,執法執勤用車0輛,特種專業技術用車0輛,離退休干部用車0輛,其他用車0輛。單價50萬元(含)以上通用設備0臺(套),單價100萬元(含)以上專用設備0臺(套)。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說明。2022年度本部門政府采購支出總額0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支出0萬元、政府采購工程支出0萬元、政府采購服務支出0萬元。 ??
五、預算績效管理情況說明
(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預算績效管理要求,我局對部門整體和15個項目開展了績效自評,以填報績效自評表形式開展自評15項,涉及資金495.99萬元。其中,重點專項0個,涉及資金0萬元;一般性項目15個,涉及資金495.99萬元。以委托第三方出具報告的方式開展績效評價0項,涉及資金0萬元。
(二)績效自評結果
具體內容詳見附件2022年度績效自評公開表(《項目績效自評結果匯總表》、《項目支出績效目標自評表》)。
六、專業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本年度從本級財政部門取得的財政撥款,包括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
(二)事業收入:指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取得的現金流入;事業單位收到的財政專戶實際核撥的教育收費等資金在此反映。
(三)經營收入: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取得的現金流入。
(四)其他收入:指單位取得的除“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包括未納入財政預算或財政專戶管理的投資收益、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贈收入,現金盤盈收入、存貨盤盈收入、收回已核銷的應收及預付款項、無法償付的應付及預收款項等。各單位從本級財政部門以外的同級單位取得的經費、從非本級財政部門取得的經費,以及行政單位收到的財政專戶管理資金反映在本項內。
(五)使用非財政撥款結余:指單位在當年的“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當年支出的情況下,使用以前年度積累的非財政撥款結余彌補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資金。
(六)年初結轉和結余:指單位上年結轉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和結余、經營結余。
(七)結余分配:指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所得稅、提取專用基金、轉入非財政撥款結余等當年結余的分配情況。
(八)年末結轉和結余:指單位結轉下年的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和結余、經營結余。
(九)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其中:人員經費指政府收支分類經濟科目中的“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公用經費指政府收支分類經濟科目中除“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外的其他支出。
(十)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十一)經營支出: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發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經費:指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反映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十三)機關運行經費:為保障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運行用于購買貨物和服務等的各項公用經費,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護 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十四)工資福利支出(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單位開支的在職職工和編制外長期聘用人員的各類勞動報酬,以及為上述人員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等。
(十五)商品和服務支出(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單位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購置固定資產的支出、戰略性和應急儲備支出)。
(十六)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用于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
(十七)其他資本性支出(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非各級發展與改革部門集中安排的用于購置固定資產、戰略性和應急性儲備、土地和無形資產,以及構建基礎設施、大型修繕和財政支持企業更新改造所發生的支出。
七、決算公開聯系方式
決算公開聯系方式:023-40242526。
附表:1.2022年決算公開表
??????2.2022年項目績效自評結果匯總表
??????3.2022年項目支出績效目標自評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