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長壽區司法局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
2020年,長壽區司法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0年全區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堅持依法行政,將法治建設全面貫穿于司法行政工作,為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全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現將我局2020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我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工作,認真貫徹中央、市委和區委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法治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切實履行法治建設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職責,推動法治建設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將黨的領導貫穿法治建設全過程,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職責,認真貫徹落實《關于認真學習貫徹執行〈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的任務分解方案的通知》。認真籌備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構建完善“一個辦公室+四個協調小組”領導工作機制,逐步形成“以年度工作要點為核心,以議事規則為架構,以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為指引,以考核指標為抓手”的工作體系。及時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局黨組研究法治建設工作相關議題12次。落實行政決策集體討論決定制度,修訂完善《中共重慶市長壽區司法局黨組工作規則》,在重大行政決策集體討論會議上主要負責人堅持最后發言,并在集體討論基礎上作出決定。
二、法治政府建設情況
(一)全面深化依法行政法治保障
一是強化規范性文件“立、改、廢、釋、備”工作。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審核規范性文件44件,審查重大合同38份,提出意見建議160余條。開展全區規范性文件集中清理,涉及政府規范性文件113件,部門規范性文件136件,廢止及修改文件24件。針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交通和衛生健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等重點領域開展規范性文件清理共涉及56件。二是協調推進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嚴把執法準入關,核查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單位76個、行政執法資格人員2300余名,開展全區執法人員網絡培訓350余人次。對公安、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8個重點執法單位開展案卷評查,梳理形成問題清單,以評促改。三是全面梳理權責清單,結合我區實際,形成了《長壽區行政權力和責任事項清單》《長壽區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其中行政權力和責任事項4602項,公共服務事項331項并在區政府網站公示。
(二)全面推進行政復議應訴工作
一是行政復議工作提質增效,2020年全區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82件。積極探索復調對接工作機制建設,切實發揮行政復議與人民調解銜接合力,2020年通過“復調對接”方式有效解決10件行政爭議。二是行政應訴工作保質保量,2020年共辦理行政訴訟案件70件。定期落實行政應訴工作通報制度,對全區的行政訴訟案件情況,行政訴訟案件被人民法院撤銷糾正情況,行政訴訟案件敗訴的原因實行書面通報。三是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進一步強化,2020年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132人次,出庭應訴率80.8%。
(三)不斷強化法律服務供給質量
拓展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一是以智能為導向,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原值班律師座班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智能高科技與法律援助服務有機結合,引進1臺“大?!睓C器人和兩臺“小牛”機器人提供“點餐”法律咨詢服務,服務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共計接待法律咨詢1400余件,12348熱線咨詢1300余條。二是以平臺為基礎,對8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進行提檔升級,晏家、八顆采用依托綜治中心設置開放式服務大廳的模式建設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江南、渡舟等6個街鎮依托司法所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并在街鎮公共服務中心設立公共法律服務窗口。三是以創新為引領,延伸公共法律服務觸角,會同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率先在全區設立三級退役軍人法律服務工作平臺,組織開展5場退役軍人《民法典》專題講座。
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效。一是精準服務企業復工復產。成立“抗疫援企”法律服務團隊,對企業受疫情影響造成的合同履行、租金減免、勞動用工等糾紛,提供免費法律咨詢。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助企抗疫 司法同行”專項活動,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法律建議和法律咨詢300余件次,開展防疫法治宣傳和政策解讀130余次。二是助力全區經濟社會發展。2020年法律服務執業人員案件1400余件,咨詢4500余人次,辦理鑒定業務70余件,辦結各類公證3200余件。三是健全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制定實施《長壽區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實施方案(試行)》《長壽區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考核管理辦法(試行)》,不斷加強對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的指導、管理、監督和考評,2020年全區村(社區)法律顧問開展法治宣傳60余場,審查合同100余件。
提升服務為民工作水平。健全制度機制,研究制定《法律援助案件管理辦法》等工作制度3件,進一步加強法律援助案件承辦、履行法律援助值班職責等監督管理,切實提升法律援助服務為民質效,2020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09件,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或取得利益745.78萬元,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法律援助百日集中宣傳培訓活動”,覆蓋4500余名基層干部。以提升群眾滿意度為導向,將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疾人、婦女等作為法律援助重點對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挽回經濟損失或取得利益200余萬元;受理涉農法律援助案件150余件,挽回經濟損失或取得利益540余萬元;為滿足法律援助條件的五保戶、殘疾人、孤寡老人等實行減、免公證費用約3.5萬元,開展預約或上門服務45次。
構建大普法宣傳新格局。全面構建“誰執法誰普法”普法格局,區級單位和各街鎮申報年度普法計劃并制定普法責任清單。積極利用新媒體“零接觸”進行衛生防疫知識宣傳,大力推廣“長壽普法”微信公眾號,制作、轉發普法文章260余篇,實現普法舉措多元化、遠程化、便民化。通過“內外”“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積極開展《民法典》宣傳,組織參加全市“民法典與你同行”民法典知識競賽活動,榮獲“優秀組織獎”,邀請執業律師開展《民法典》專題培訓,利用“長壽普法”公眾號推送相關宣傳信息60余篇,組織送法下基層活動200余場。狠抓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學法用法,嚴格落實新提任領導干部和法治理論知識抽考制度,組織領導干部參加行政訴訟庭審旁聽,通過“以案說法”提升干部依法行政意識。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全面依法治區和法治政府建設(“七五”普法)督察工作,對全區90余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和30余個村(社區)通過采取實地走訪、聽取匯報、查閱原始檔案、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了督查,確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措施落地有效。長壽區預防犯罪法治教育基地被列入全市第一批重慶市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菩提街道朝陽社區等3個社區被命名為第九批“重慶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保合村被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152個村(社區)完成民主法治村“三治結合”建設。
(四)上檔升級社會治理現代化措施
矛盾糾紛化解成效進一步凸顯。深化聯調聯動,大調解工作格局進一步健全完善。新建立3個“駐法庭調解室”,實現了“駐法院(法庭)調解室”建成率100%。2020年,完成司法確認1000余件,確認率35%。優化基層治理,“楓橋經驗”長壽實踐效能突顯。2020年,全區調解各類矛盾糾紛成功率達94%。定化管理機制,助推基層人民調解工作上新臺階。積極推進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堅持“應建盡建”,在交通、醫患、旅游等12大重點領域成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逐步形成“糾紛內部自行解決,矛盾行業自行處理”的“自助”糾紛化解模式。強化基層調委會的基石作用,開展人民調解員培訓40余場,培訓人民調解員2000余人次,不斷提高人民調解員專業能力和調解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總體來看,我局2020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依法行政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總結成績和經驗的同時,我們更清醒的看到差距和短板:一是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村(社區)法律服務工作室作用發揮還不夠明顯。二是人民調解員隊伍化解重大疑難復雜糾紛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三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以助力重點工作推進為目標,凝聚思想、真抓實干、全面推進,統籌謀劃好2021年各項工作,突出重點、找準亮點、補齊短板,推動司法行政工作邁上新臺階、實現新發展,實現依法治區、政府治理、市場治理、社會治理、法治保障、司法行政現代化的長遠目標。
(一)在法治服務保障中不斷提升質量效果。一是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體平臺、熱線及網絡平臺的聯動互補,逐步完善法律顧問日常工作、監督、管理及考核等制度,統籌實施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及公職律師制度,有效利用法律服務資源。二是狠抓法律援助和公證服務工作質量,抓好“農民工維權建設”和“特殊群體關愛建設”兩大品牌打造。三是加強法律服務機構監管服務,制定法律服務行業發展規劃,圍繞提升執業人員素質,提升服務質量和強化職業道德建設等要素靠前監管服務,強化行業協會自律管理、完善違法違規行為投訴處理工作機制,積極開展人民群眾滿意度評價,全面提高法律服務行業整體素質和服務能力。
(二)在社會治理工作中體現擔當作為。一是推進人民調解隊伍專業化建設,加強對行業調解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學習借鑒其他區縣成熟經驗,發揮其行業調解主體作用,督促其規范運行。繼續健全完善跨區域調解、邊界調解工作機制,規范和建立各重點領域人民調解組織,探索建立社會矛盾化解“閉環”運行模式。二是創新社區矯正工作機制,加強《社區矯正法》及配套措施的學習,以防止脫管、漏管和預防重新犯罪特別是青少年重新犯罪為重點,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的教育矯治力度,通過就業培訓幫扶、困難救濟等多角度促使矯正人員融入社會。健全完善由司法行政部門牽頭、職能部門協作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防控體系,堅決防止重大惡性案(事)件發生。三是提高普法工作質量。堅持普法宣傳內容及形式的與時俱進,加大普法工作的統籌力度,尤其要抓好民法典的宣傳教育和普法用法工作,綜合運用傳統媒介和“互聯網+”優勢,引導群眾正確運用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