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 11500221009303905W/2023-00023 | [ 發文字號 ] | 無 |
| [ 主題分類 ] | 經濟運行;統計 | [ 體裁分類 ] | 統計分析 |
| [ 發布機構 ] | 長壽區統計局 | [ 有效性 ] | |
| [ 成文日期 ] | 2023-06-12 | [ 發布日期 ] | 2023-06-12 |
重慶市長壽區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重慶長壽區統計局
2017年3月21日
?
2016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區委、區政府帶領全區人民全面貫徹中央、市委各項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推進“三地一中心”建設,呈現出經濟平穩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為“十三五”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4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44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242.7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167.3億元,增長10.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7∶53.5∶36.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5033元(8285美元)。
年末全區常住人口82.57萬人,增加0.14萬人。城鎮化率63.32%,提高1.7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72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人口90.3萬人,其中農村居民58.0萬人。新出生人口8745人,出生率9.64‰,自然增長率2.83‰。
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3242人,下降4.3%。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7000人,下降10.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2%,上升0.12個百分點。
截至2016年底,全區共有市場主體總量達5.4萬戶,其中微企1.2萬戶。2016年,全區新增各類市場主體8284戶,其中新增微企2057戶。全區注冊商標總量達3440件。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及其服務業增加值44.9億元,增長5.0%。實現農業總產值66.2億元,增長15.4%。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6.0萬畝,糧食總產量37.3萬噸,增長1.2%,糧食綜合單產352.3公斤/畝。蔬菜種植面積22.6萬畝,總產量36.0萬噸,增長6.8%。水果種植面積35.0萬畝,總產量24.3萬噸,增長9.5%。出欄生豬65.8萬頭,下降3.2%。出欄家禽1123.1萬只,增長4.0%。出欄牛7385頭,增長8.9%。禽肉產量17466噸,增長3.2%。禽蛋產量53273噸,增長6.3%。水產品總量32475噸,其中淡水養殖31165噸,淡水養殖中鰱魚、鯽魚、草魚最多,產量分別達9310噸、6976噸、6155噸。
三、工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76.8億元,增長10.7%,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38.9%。年末全區擁有規上工業企業229家,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00億元,增長12.5%。其中,長壽經開區780億元,增長11.9%;長壽工業園區96.7億元,增長108.4%。全年完成規上工業銷售產值883.1億元,增長13.1%;規上工業產品產銷率98.12%,上升0.52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利潤總額-40.1億元,止損0.3億元。實現稅金及附加20.2億元,增長39.2%。
全年規上工業實現鋼材產量387萬噸,縮減產量156.4萬噸,下降28.8%;粗鋼產量290.5萬噸,縮減產量81.3萬噸,下降21.9%;生鐵產量287.7萬噸,縮減產量78.7萬噸,下降21.5%;焦炭產量119.7萬噸,縮減產量54.2萬噸,下降31.2%;精甲醇產量180.6萬噸,增加產量25.6萬噸,增長16.5%;合成氨產量16.3萬噸,增加產量5.5萬噸,增長51.5%;發動機產量1643.4萬千瓦,增加產量280.4萬千瓦,增長20.6%;橡膠輪胎外胎產量1706.7萬條,增加產量116.1萬條,增長7.3%;初級形態塑料16.3萬噸,增加產量13.4萬噸,增長455%。
四、建筑業和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65.9億元,增長15.1%。建筑業總產值達192.3億元,增長20.6%。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89.2億元,增長16.2%。其中工業投資319.5億元,增長16.4%;房地產開發投資99億元,增長23.9%。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600.2萬平方米,下降23.8%;商品房新開工面積153.9萬平方米,增長16.3%;商品房銷售面積212.7萬平方米,下降9.1%。全年新增城市建成區面積1.1平方公里、停車泊位5002個,竣工投用人行天橋2座。推進違法建筑專項整治,拆違治亂5.1萬平方米。實施小城鎮基礎設施項目64個。
五、國內貿易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21.0億元,增長9.7%,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4.6%;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4.8億元,增長8.0%,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3.3%。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1億元,增長13.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3.2億元,增長13.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3.9億元,增長13.7%。按行業統計,批發業24.0億元,增長11.9%;零售業65.3億元,增長14.2%;住宿業3.6億元,增長13.1%;餐飲業24.2億元,增長13.1%。實現會展直接收入2.1億元,拉動消費1億元。建成5000平方米的電商產業園區,引進長城寬帶、湖山在線、巨時科技、品培網絡、樂谷樂享等電商企業27家,實現網上交易額2.3億元。
六、外經外貿招商
全年實際利用內資242.1億元,增長10.9%。實際利用外資2億美元,下降45.6%,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項目共計5個,占全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72.5%。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0.7億美元,下降12.2%。其中出口額9.3億美元,增長0.37%;進口額1.4億美元,下降52.6%。
全年招商引資共引進項目186個,增長47.6%。項目合同總金額509.2億元,下降6.1%。實際到位資金260.1億元,增長21.0%。新引進聚氨酯上下游項目12個, 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企業34個,精細化工項目27個,電子信息項目12個,商貿物流企業24家。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46.1億元,增長8.2%,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10.2%。公路貨運周轉量51.8億噸公里,公路客運周轉量97150萬人公里,綜合增長9.4%;水上貨運周轉量34.5億噸公里,水上客運周轉量37萬人公里,綜合增長14.8%。全年完成66個共148公里的農村公路硬化改造項目,完成2300個農村主干村道錯車道建設和46公里公路安保護欄的設置。
全區共有郵政所48處,郵路6條,郵路總長度658公里,農村投遞線路總長度542公里,與去年持平。全年郵政業務總量8676.6萬元,增長17.4%。全年電信業務總量4.2億元,增長25.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1.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64.9萬戶,固定互聯網用戶10.3萬戶,手機上網用戶50.1萬人。
全年實現旅游收入47億元,增長11.9%;旅游人數770萬人次,增長10%。其中:長壽湖景區接待游客228萬人次,增長20.5%;長壽菩提古鎮接待游客293萬人次,增長9.8%;長壽菩提山文化旅游景區接待游客122萬人次,增長17.4%。
八、財稅、金融
全年地方財政收入91.2億元,增長10.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4億元,增長1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8.1億元,增長13.7%。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27.3億元,增長1.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4.5億元,增長8.2%。全年財政民生支出41.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達到64.7%。其中教育相關支出16.0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達到24.8%。全面完成“營改增”改革,5月1日開始新增試點的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4大行業累計減稅2億元,社保降費為企業減負1.5億元,減稅降負效果明顯。
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0.8億元,增長17.4%,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4.6%。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496.7億元,增長9.2%。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495.2 億元,增長9.3%。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294.2億元,增長4.3%。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294.1億元,增長4.6%。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9元,增長10.1%。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15元,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2元,增長10%。
全區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0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5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5萬人,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8.3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9.8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7.5萬人。全區共支付社保待遇31.3億元,享受社保待遇441.6萬人次。全年安排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參保補貼3.3億元,安排困難群眾醫療救助資金0.3億元,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十、教育和科技
全區共有教育機構200個,教職工12828人。其中幼兒園95所,教職工1351人;小學67所,教職工2714人;九年制學校7所,教職工531人;初級中學14所,教職工906人;完全中學8所,教職工2142人;職業學校2所,教職工215人。全區共有在校學生93006人,其中幼兒園在園兒童16708人,小學生39720人,初中學生18921人,高中學生13704人,職業教育學生3830人。全區共有民辦教育機構76個,教職工1299人,學生12534人;其中民辦幼兒園72個,教職工1120人,在園兒童11067人。
全年共落實發放各類教育資助資金1.1億元,惠及學生31.6萬人次。其中學前教育資助718.01萬元,惠及幼兒2.8萬人次;義務教育資助4178.8萬元,惠及學生23.4萬人次;普通高中教育資助1177.8萬元,惠及學生14.3萬人次;中職教育資助1254.03萬元(含公用經費),惠及學生1.7萬人次;高等教育資助363.8萬元,惠及學生2010人次;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1582.9萬元,惠及學生2132人次。
全區共建成各類創新研發平臺25個。全年新培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6家、市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3家、市級知識產權試點企業56家。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4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30家;新培育科技型企業82家;新認定高新企業14家。全年專利申請1695件、授權2231件,有效發明專利為181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20件。
十一、文化體育和衛生
全年開展流動文化服務進村3564場,其中農村電影放映2676場。創作文藝作品500余件,獲市級以上獎項(入展)40余件次。區圖書館接待讀者20萬余人次,圖書流通達16萬余冊次,免費為社區、企業送圖書2萬余冊。新發展文化企業(個體)120余家、投資總額達5200余萬元,培育文化微型企業24家。建成長壽古鎮文創產業孵化園,吸引入駐文化企業20家。全區達一級運動員資格15人,達二級運動員資格30人。共派出600余名運動員參加第五屆市運會19個大項比賽,青少年組共獲得金牌38枚、銀牌35枚、銅牌49枚,團體總分2888分,獎牌總數和團體總分均位列全市第三位。組隊參加全國全市13個項目錦標賽,共獲得金牌31枚、銀牌50枚、銅牌60枚,并成功承辦全市羽毛球、射擊錦標賽、武術散打擂臺賽。
全區現有注冊醫療機構531個,其中綜合醫院20家,民營醫院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所,鎮衛生院18所,村衛生室335個。全區床位總數4624張(其中民營醫療機構床位1133張,占24.5%),執業(助理)醫師1918人,注冊護士2450人。全區每千人口擁有醫院床位6.16張,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4.95人。將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推廣到全區19個街鎮,農村居民簽約5.8萬戶,覆蓋18.8萬人,占農村常住人口的39.89%;城市居民簽約4.2萬戶,覆蓋12.9萬人,占城市常住人口的36.6%。平穩實行藥品零差率改革,免收藥品加成1490萬余元。孕產婦艾梅乙檢測率99.93%,干預率100%,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種率98.97%。
十二、移民和社會服務
截至年底,全區三峽后續工作項目累計到位資金26.5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2.59億元。全年兌付農村移民后期扶持補助資金812萬元,兌付解決移民遺留問題補助資金和特殊救濟資金220萬元。
全年支出低保金6036萬元,保障1.1萬戶低保對象基本生活;支出醫療救助金2700萬元,幫扶困難群眾 1.5萬人次;支出供養金2587萬元,保障4489名特困人員基本生活。發放優撫對象定期補助金5621萬元,下撥應急救災和倒房重建資金187萬元,發放災民冬春生活救助金325萬元。
全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601件(民事案件1458件、刑事案件138件、行政案件5件),增長近31%;辦結1745件(民事案件1522件、刑事案件219件、行政案件4件),增長近16%;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2317.8萬元(其中挽回農民工經濟損失880.6萬元)。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8020件,調解成功17882件,調解成功率99.23%。
十三、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6年長壽區年平均氣溫為 18.6℃,年總降水量為1260.6毫米,年總日照時數為1184.8小時。高溫天氣≥35℃天數達39天,極端最高氣溫達40.7℃。長江長壽段水體穩定在Ⅲ類水質,龍溪河長壽段水質達到水域功能要求;完成山坪塘整治719口,新增蓄水能力102萬方,解決了0.81萬人生活用水問題;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合格率達100%,34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合格率達85%以上;噪聲達標區實現建城區100%全覆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率達100%。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和工業危險廢物轉移制度執行率、處置利用率均達100%
全域建成重慶市安全社區,群眾安全感、政法機關滿意度和執法公信力分別達93.78%、94.20分、94.55分,均連續三年穩步上升;八類案件、可防性案件、侵財案件分別下降17.6%、14.5%、16.4%;交通死亡人數、受傷人員、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43.2%、19.3%、48.8%;發生火災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18.9%、14.2%,保持連續三年下降趨勢。
?
?
?
?
?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