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 11500221009303905W/2023-00024 | [ 發文字號 ] | 無 |
| [ 主題分類 ] | 經濟運行;統計 | [ 體裁分類 ] | 統計分析 |
| [ 發布機構 ] | 長壽區統計局 | [ 有效性 ] | |
| [ 成文日期 ] | 2023-06-12 | [ 發布日期 ] | 2023-06-12 |
重慶市長壽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重慶市長壽區
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重慶長壽區統計局
2018年3月28日
?
2017年,全區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9.9億元,比上年增長9.0%。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46.3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80.5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183.1億元,增長6.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1∶55∶35.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1311元,比上年增加6278元。
年末全區常住人口83.75 萬人,城鎮化率64.4%,提高1.08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人口89.2萬人,其中農村居民50.5萬人。新出生人口8846人,出生率9.86‰。
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1855人,下降4.3%。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6936人,下降6.4%。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9%,上升0.69個百分點。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及其服務業增加值47.4億元,增長4.2%。實現農業總產值67.4億元,增長1.7%。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6.3萬畝,糧食總產量37.7萬噸,糧食綜合單產355公斤/畝。蔬菜種植面積21.9萬畝,總產量35.4萬噸,下降1.8%。水果種植面積37.5萬畝,總產量26.2萬噸,增長7.9%。出欄生豬64.5萬頭,下降2%。出欄家禽1134.7萬只,增長1%。水產品產量35800噸,增長10.2%。
三、工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02.8億元,增長11.8%,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39.8%。年末全區擁有規上工業企業249家,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51.7億元,增長27.9%。其中,長壽經開區837.9億元,增長18.6%;長壽工業園區200億元,增長97.6%。全年完成規上工業銷售產值1027.9億元,增長27.6%;規上工業產品產銷率97.74%。規上工業利潤總額40.8億元,實現稅金及附加28億元,增長27.8%。
全年規上工業企業實現鋼材產量442萬噸,增長27.1%;粗鋼產量411.4萬噸,增長41.6%;生鐵產量384.1萬噸,增長33.5%;焦炭產量167.4萬噸,增長39.8%;精甲醇產量185.4萬噸,增長2.6%;醋酸乙烯產量52.9萬噸,增長10.8%;初級形態塑料產量26.2萬噸,增長26.8%;冰醋酸產量41.4萬噸,增長10.8%。
四、建筑業和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77.7億元,增長10.3%,占GDP比重15.2%。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600.8億元,增長6.6%。其中,工業投資365.1億元,增長15.7%;房地產開發投資80.8億元,下降18.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426.9萬平方米,下降28.9%;商品房銷售面積162.7萬平方米,下降23.5%。
五、國內貿易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23.5億元,增長10.8%,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4.6%;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6億元,增長8.4%,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3.1%。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8億元,增長11.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0.8億元,增長12.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9億元,增長11.1%。按行業統計,批發業26.5億元,增長10.7%;零售業72.9億元,增長11.6%;住宿業4億元,增長10.8%;餐飲業27.3億元,增長12.8%。
六、外經外貿招商
全年實際利用內資230.7億元,下降4.7%。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下降21.7%。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08億元,增長65.6%。
全年招商引資共引進項目153個,項目合同總金額61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45億元。簽約百億級特大項目4個、十到百億級重大項目19個、一到十億級重點項目67個,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46個,引資占工業板塊38.6%。
七、交通、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2.1億元,增長11%,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10.2%。公路貨運周轉量60.7億噸公里,增長17.3%,公路客運周轉量6.6億人公里,下降31.7%;水上貨運周轉量39.4億噸公里,增長14.4%,水上客運周轉量37萬人公里,與上年基本持平。鐵路旅客發送量162.6萬人次,鐵路旅客到達量166.7萬人次,鐵路貨物發送量76.6萬噸,鐵路貨物到達量396.3萬噸。
全年實現旅游收入52億元,增長12%;旅游人數850萬人次,增長10.4%。菩提山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十里柚香·百里花海、清邁良園核心區基本建成,鄉村休閑旅游收入近4億元。
八、財稅、金融
全年地方財政收入91.3億元,增長1.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8億元,增長1.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7.8億元,增長1.9%。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22.5億元,下降3.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6.8億元,增長3.3%。
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2億元,增長3.3%,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4.3%。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508.2億元,增長2.3%;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294.7億元,增長0.2%。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服務
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21元,增長9.8%。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28元,增長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8元,增長8.8%。
脫貧攻堅精準發力。投入3000萬元支持10個脫貧村發展,全區新脫貧529戶、1316人。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轉移就業,設立3000萬元免息免擔保金融扶貧產業資金,累計培育40名致富帶頭人,幫助824名貧困人員實現就業。分類幫扶因學、因病致貧人員,發放教育扶貧款432.4萬元、資助貧困戶學生4916人次,基本醫療保險實現扶貧對象全覆蓋,投入170余萬元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精準扶貧保險。實施兜底扶貧近1.3萬人次,發放低保兜底金287.5萬元。
城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6%和100%,發放城鄉低保金7562萬元、醫療救助金3713萬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費3627萬元、臨時救助金662.6萬元,使用住房公積金8.2億元,支持2.1萬人購房,新配租公租房3086戶,解決7700余人住房困難。
十、教育和科技
全區共有教育機構195個,教職工8040人。其中幼兒園97所,教職工1499人;小學65所,教職工2743人;九年制學校7所,教職工494人;初級中學14所,教職工856人;完全中學8所,教職工2157人;職業學校2所,教職工214人。全區共有在校學生91915人,其中幼兒園在園兒童16363人,小學生38026人,初中學生19458人,高中學生13229人,職業教育學生4696人。全區共有民辦教育機構78個,教職工1402人,學生12471人;其中民辦幼兒園74個,教職工1230人,在園兒童11144人。中小學校標準化率達90%,幼兒園、義務教育、高中階段入學率分別達90%、100%和97.8%,高考上線5384人(其中重本上線938人),上線率96.9%。
實施區級科技項目33項、創新獎勵219項,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3.9件;建成市級研發中心25個、區級研發中心17個、市級眾創空間3家、院士工作站2家。
十一、文化體育和衛生
2017年成功舉辦了第二屆長壽湖龍舟賽、第八屆長壽湖鐵人三項賽、首屆長壽湖半程馬拉松賽和新年登高活動等大型文化體育賽事,舉辦了2017年新春音樂會、10場全民藝術普及戲曲進校園活動、20場文化進社區演出活動等區級文體活動100余場。
投入400萬元提檔升級19個街鎮文化服務中心,建成了19個街鎮文圖分館、42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個社區健身點。全面實施“兩館一站一室”免費開放和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服務群眾達293萬余人次。放映3266場農村社區愛教電影、惠及群眾113萬余人次,城市影院票房收入達1377.1萬元
組織參加全市青少年競標賽、全國青少年象棋錦標賽,獲得金牌35塊;5個項目8名本土運動員參加第十三屆全運會,創歷史之最。
全區現有注冊醫療機構 543個,其中綜合醫院20 家,民營醫院16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 所,鎮衛生院12 所、分院10所,村衛生室335 個。全區床位總數 4624張(其中民營醫療機構床位1165 張),執業(助理)醫師 1895 人,注冊護士2320人。全區每千人口擁有醫院床位6.16張,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4.95 人。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7年長壽區年平均氣溫為18.4℃,年總降水量為1158毫米,年總日照時數為1114.7小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82天。三級河長制覆蓋全區所有河庫,長江長壽段水體穩定在Ⅲ類水質,龍溪河長壽段水質達到水域功能要求,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合格率達100%;龍溪河流域納入國家首批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完成50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建成高速公路沿線3公里隔音墻和56.9平方公里噪聲達標區。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率達100%。全區林地穩定在10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達45.5%。
加強立體化、信息化防控體系建設,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全年治安、刑事、暴力、侵財和可防性案件分別下降54%、23.6%、21.4%、27.4%和43.3%。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取得階段性進展,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