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 11500221009303905W/2023-00025 | [ 發文字號 ] | 無 |
| [ 主題分類 ] | 經濟運行;統計 | [ 體裁分類 ] | 統計分析 |
| [ 發布機構 ] | 長壽區統計局 | [ 有效性 ] | |
| [ 成文日期 ] | 2019-04-19 | [ 發布日期 ] | 2023-06-12 |
重慶市長壽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重慶市長壽區
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重慶長壽區統計局
2019年4月19日
?
2018年,全區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7.5億元,比上年增長6.2%。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45.7億元,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305.3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246.5億元,增長6.5%。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6∶51.1∶41.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0604元,比上年增加9293元。
年末全區常住人口85.5萬人,城鎮化率66.07%,比上年提高1.67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人口89.3萬人,其中農村居民50.5萬人,新出生人口7821人,出生率8.75‰。
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0688人,下降5.3%。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5471人,下降21.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1%,上升0.2個百分點。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及其服務業增加值46.7億元,增長1.9%。實現農業總產值68.5億元,增長1.7%。全年糧食播種面積92.0萬畝,糧食總產量33.6萬噸,糧食綜合單產365公斤/畝。蔬菜種植面積20.4萬畝,總產量33.7萬噸,增長4.3%。水果收獲面積22.1萬畝,總產量18.8萬噸,增長6.2%。出欄生豬56.4萬頭,下降4.5%。出欄家禽1080.6萬只,下降7.9%。水產品產量35800噸,增長10.2%。
三、工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17.2億元,增長6.2%,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36.4%。年末全區擁有規上工業企業251家,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49.6億元,增長14.2%。其中,長壽經開區752.3億元,增長14.8%;長壽工業園區187.7億元,增長15.3%。全年完成規上工業銷售產值937.1億元,增長14.3%;規上工業產品產銷率98.69%。規上工業利潤總額56.2億元,實現稅金及附加34.3億元,增長53.1%。
全年規上工業企業實現鋼材產量626萬噸,增長50.7%;粗鋼產量638.1萬噸,增長55.1%;生鐵產量578萬噸,增長50.5%;焦炭產量250.5萬噸,增長49.7%;精甲醇產量171.6萬噸,下降7.4%;醋酸乙烯產量47.1萬噸,下降10.9%;初級形態塑料產量27萬噸,增長33.5%;冰醋酸產量36.9萬噸,下降11.1%。
全年規上工業能源消耗總量892.1萬噸標準煤,增長10.9%。其中,規上工業用電64.3億度,增長0.6%;規上工業用煤630.7萬噸,增長32.8%;規上工業用天然氣23.6億立方米,下降19.7%;規上工業用熱力2205.2萬百萬千焦,增長6.3%。
四、建筑業和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88.1億元,增長7.3%,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14.7%。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33.9億元,增長1.5%。其中工業投資98.5億元,增長1.3%;房地產開發投資26.2億元,下降67.6%。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324.0萬平方米,下降24.1%;商品房銷售面積97.2萬平方米,下降40.3%。
五、國內貿易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27.3億元,增長14.9%,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4.6%;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6.6億元,增長1.7%,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2.8%。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4%,批發零售業銷售總額增長28.2%,住宿餐飲業營業收入增長5.5%。
六、外經外貿招商
全年實際利用內資21.8億元,增長5.3%。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增長77.6%。外貿進出口總額133.5億元,增長24.1%,其中,出口額115.9億元,增長30.7%,進口額17.6億元,下降6.7%。
全年招商引資共引進項目290個,項目合同總金額730億元。其中,簽約億元以上的重點項目91個,投資額694.6億元,占全區簽約項目的95.2%;第二產業簽約重點項目75個,合同引資491.8億元,占重點項目合同引資額的70.8%。一、三產業簽約重點項目16個,合同引資202.8億元,占全區重點項目合同引資額的29.2%。
七、交通、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5.3億元,增長6.6%,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9.3%。公路貨運周轉量65.9億噸公里,增長8.6%,公路客運周轉量5.3億人公里,下降19.5%;水上貨運周轉量39.9億噸公里,增長1.1%,水上客運周轉量4.1萬人公里,增長10.8%。鐵路旅客發送量175萬人次,鐵路旅客到達量182萬人次,鐵路貨物發送量99萬噸,鐵路貨物到達量588萬噸。
全年實現旅游收入57億元,增長9.6%;旅游人數935萬人次,增長10.0%。長壽湖景區優化提質,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有序推進,長壽湖高鐵站換乘中心、恒大特色小鎮一期、龍鑫歡樂世界即將完工,高鐵站至景區旅游專線、東岸環湖路、樂溫大橋破土動工,重慶遠恒佳學校順利開學。菩提山景區環山公路竣工通車,三倒拐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修繕項目穩步推進,長壽纜車站成為網紅景點。鄰封鎮、萬順鎮成功創建市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
八、財稅、金融
全年地方財政收入94.1億元,增長3.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8億元,增長1.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7.3億元,下降1.6%。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30.8億元,增長6.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6.6億元,下降0.2%。
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5億元,增長4.6%,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5.9%。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542.1億元,增長6.7%;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332.7億元,增長12.9%。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服務
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22元,增長8.9%。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55元,增長8.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71元,增長8.0%。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突出“六個精準”到戶到人,全面完成224戶46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減貧任務,公益性崗位累計安置2445人就業,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1702戶。在全市首創貧困戶醫療兜底制度,設立500萬元醫療兜底基金,將貧困戶區內住院、門診自費比例降到5%、10%以下。
十、教育和科技
全區共有教育機構227個,教職工8653人。其中幼兒園132所,教職工1890人;小學60所,教職工2583人;九年制學校8所,教職工534人;初級中學14所,教職工814人;完全中學8所,教職工2177人;職業學校2所,教職工218人。全區共有在校學生96242人,其中幼兒園在園兒童15945人,小學生36251人,初中學生20497人,高中學生12630人,職業教育學生4574人。全區共有民辦教育機構75個,教職工1553人,學生12110人;其中民辦幼兒園71個,教職工1310人,在園兒童10614人。中小學校標準化率達90%,幼兒園學前三年入園率90.5%,義務教育、高中階段入學率分別達100%和97.8%.
????大力培育創新主體,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家、科技型企業10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全區萬人有效發明專利6.67件、增長133.9%。全面貫徹落實《重慶市長壽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專項扶持辦法(試行)》(長壽府發〔2017〕60號)文件精神,獎勵2017年182家企業379個創新驅動發展專項,同比增幅73.1%,兌現資金2174.6萬元;完成2017年專利資助及授權獎勵集中兌付,資助金額183.4萬元。2018年科技成果登記78件,同比增幅41.8%;技術合同交易284個,金額達11593.8萬元,同比增幅4.1%。
十一、文化體育和衛生
2018年盛大舉辦區第二屆運動會,鐵人三項賽、半程馬拉松賽、全區文藝調演等大型群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摔跤、拳擊、藝術體操分別榮獲全國專項錦標賽個人第1名,田徑獲得全市團體錦標賽第1名。舉辦了2017年新春音樂會、10場全民藝術普及戲曲進校園活動、20場文化進社區演出活動、30場“渝州大舞臺”演出等區級文體活動100余場。優化提升19個街鎮、42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功能設置,安裝20套“農體工程”,建成10個社區健身點和3個街鎮固定放映廳。大力實施“兩館一中心”免費開放和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年接待群眾達293萬人次。城市影院票房收入突破1500萬元。
全區現有注冊醫療機構548個,其中綜合醫院20家,民營醫院1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所,鎮衛生院12所、分院10所,村衛生室335個。全區床位總數4680張(其中民營醫療機構床位1230張),執業(助理)醫師2179人,注冊護士2828人。全區每千人口擁有醫院床位5.67張,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5.77人。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8年長壽區年平均氣溫為18.2℃,年總降水量為1115.7毫米,年總日照時數為1122小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1天。深入推進河長制,建立河庫警長制,繼續治理桃花溪“母親河”,摸排整治城區排口42處。實施龍溪河、御臨河上下游跨境水污染生態補償,龍溪河流域綜合整治納入國家示范試點,并獲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通報表揚。完成14個街鎮污水管網修復,提標升級19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實現24小時在線監測全覆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率保持100%。實施自然保護地排查整治和生態修復,啟動明月山29家非煤礦山關閉退出工作,完成水土保持生態治理10平方公里。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實施營造林5.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5.7%。
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偵辦黑惡勢力團伙4個,實施“渝警行動2018”專項工作,落實“服務學校29條”措施,全區刑事案件、八類案件、侵財案件分別下降9%、18.2%、10.4%。嚴打非法金融活動,立案查處1件、化解陳案3件,為群眾挽損348萬元。狠抓安全生產“五大責任體系”,國家危化品應急救援重慶基地基本建成,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5.9%、30%,危化企業、規上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率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