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長壽區自然災害生活救助 項目資金管理細則
重慶市長壽區自然災害生活救助
項目資金管理細則
?
為加強和規范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切實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自然災害救助條例》,財政部、應急管理部《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20〕245號)、《重慶市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渝財規〔2021〕2號)以及重慶市應急管理局、重慶市財政局《關于印發〈重慶市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渝應急發〔2022〕76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適用范圍和工作原則
(一)適用范圍
本方案所稱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是指各級財政安排用于我區自然災害生活救助并列入政府收支分類“22407自然災害生活救助”科目的各項資金。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主要用于解決受災群眾無力克服的衣、食、住、醫等臨時困難,災害應急救助(緊急轉移安置和需緊急生活救助)、遇難人員家屬撫慰、過渡期生活救助、倒塌損壞住房恢復重建補助、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以及生活救助類救災物資的采購,區級倉庫倉儲、維護維修、裝卸、保險、勞務、管理、運輸等項支出。
(二)工作原則
自然災害生活救助工作堅持“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生產自救”的工作方針和“分類救助、重點救助”的工作原則,受災群眾的生活困難應主要通過災區群眾自力更生、生產自救和互助互濟以及政府幫扶等方式加以解決。
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使用管理遵循“分級管理、分級負擔,專款專用、重點使用,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強化監督、注重時效”的原則。
二、自然災害等級確定和災情核查評估
(一)災害等級確定
自然災害等級分為特別重大自然災害、較大自然災害和一般自然災害。本區一次自然災害過程出現《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規定情況的,或《重慶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重慶市長壽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規定的Ⅰ級應急響應啟動條件情況的,視為特別重大自然災害;出現《重慶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重慶市長壽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規定的Ⅱ級應急響應啟動條件情況的,視為重大自然災害;出現《重慶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重慶市長壽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規定的Ⅲ級應急響應啟動條件情況的,視為較大自然災害;出現《重慶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重慶市長壽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規定的Ⅳ級應急響應啟動條件情況的,視為一般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發生后,鎮(街道)根據本級政府《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規定的條件和災害損失情況,及時啟動相應等級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二)災情核查評估
各鎮(街道)接到災情報告后,應立即核查災情并通過國家自然災害災情管理系統及時統計匯總上報災情,在統計核查災情過程中,應做到及時、科學、準確。待災情相對穩定后,應會同有關部門組成評估小組,對災害損失進行評估。
區應急管理局根據一次自然災害過程啟動應急響應的等級、災情核查、會商和評估的結果,會同財政部門按程序安排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及物資,并保存好原始檔案,以備審計監督檢查。
三、資金預算管理和救助指導標準、工作程序
(一)資金預算管理
區財政局將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納入年度預算切實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達到區級及以上救助應急響應啟動條件的,各鎮(街道)將災情情況報區應急管理局,區應急管理局核實災情后,會同區財政局按程序及時分配和撥付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
按照《關于印發重慶市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渝財規〔2023〕6號)規定,到人到戶的生活救助資金納入“一卡通”發放。救助物資采購補助由區應急管理局核實街鎮需求后,下達采購計劃,街鎮采購后在采購額度內據實向區應急管理局申請撥款。
年中執行期間,遭受自然災害達到市級及以上救助應急響應啟動條件的,區級先行安排生活救助資金,確保受災群眾生活安置和安全轉移等生活救災需要,待上級資金到位后歸墊。
(二)救助指導標準
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物資主要分配用于解決受災群眾無力克服的衣、食、住、醫等臨時困難,主要救助項目及指導標準如下:
1.?災害應急救助。用于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緊急轉移安置和需緊急生活救助的人員。包括因自然災害造成不能在現有住房中居住,需由政府進行安置并給予臨時生活救助的人員(含非常住人口);一次災害過程后,住房未受到嚴重破壞、不需要轉移安置,但因災造成當下吃穿用等發生困難,不能維持正常生活,需要政府給予臨時生活救助的人員(含非常住人口)。按照20元/天·人的標準給予救助,救助期限根據實際災害情況確定,原則上不超過15天。
2.?遇難人員家屬撫慰金。用于因自然災害作為直接原因導致死亡人員(含非常住人口)的家屬。按照死亡人員16000元/人的標準一次性撫慰。
3.?過渡期生活救助。適用于因自然災害造成住房倒塌或嚴重損壞,無房可住、無生活來源、無自救能力(上述三項條件必須同時具備),需政府在應急救助階段結束、恢復重建完成之前幫助解決基本生活困難的人員(含非常住人口)。按照20元/天·人的標準給予救助,救助期限原則上不超過3個月。
4.?倒塌、損壞住房恢復重建補助。用于因自然災害造成以居住為使用目的唯一房屋出現下列情形之一,靠自身能力無法解決居住問題的困難人員。
——倒塌房屋,即因災導致房屋整體結構塌落,或承重構件多數傾倒或嚴重損壞,必須進行重建的房屋。
——嚴重損壞房屋,即因災導致房屋多數承重構件嚴重破壞或部分倒塌,需采取排險措施、大修或局部拆除、無維修價值的房屋。
——一般損壞房屋,即因災導致房屋多數承重構件輕微裂縫,部分明顯裂縫;個別非承重構件嚴重破壞;需一般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以繼續使用的房屋。
因災倒損的獨立廚房、牲畜棚等輔助用房、活動房、工棚、簡易房和臨時房屋不納入倒塌、損壞住房恢復重建和維修資金補助范圍。
倒塌、嚴重損壞房屋恢復重建按照重建5000元/間、4間及以上每戶20000元的標準給予救助;一般損壞房屋維修,根據損失程度和自救能力,可給予適當補助;對于集中建房點配套的基本公共設施建設,可給予適當補助。
5.?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用于幫助因旱災造成生活困難的群眾解決口糧和飲水等基本生活困難。按照20元/天·人的標準給予救助,救助期限根據實際災害情況確定,原則上不超過15天。
6.?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用于幫助受災群眾解決因災住房倒損、農作物絕收、傷病及其他情況造成冬令春荒期間的口糧、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難。按照不低于150元/人給予救助,需衣被救助的可視困難情況給予每人1-2床棉被或棉衣救助。
7.?物資救助。用于幫助解決無房可住、臨時轉移安置受災群眾所需的居住、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難。原則上按帳篷(規格12平方米)1頂/戶(一般2-4人)、折疊床1張/人、棉被1-2床/人或棉衣被1-2件/人的標準發放,其他救災物資酌情安排。優先滿足老年人、孕婦、小孩等特殊困難需要。
8.?應急救災儲備物資采購、管理費。用于應急救災物資采購、倉儲、維護維修、裝卸、保險、勞務、管理和運輸等費用支出。
自然災害救助標準,區級將統籌上級劃撥資金,建立適時的動態調整機制。
(三)申報材料
區級在每年安排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資金時,將把當年各鎮(街道)上報自然災害災情數據(受災人數、損失金額等)作為一項重要因素予以考慮。
遭受自然災害的鎮(街道)向區應急管理局、區財政局申請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補助資金的申請文件內容要求如下:
1.?災害應急救助和遇難人員家屬撫慰補助資金申請文件內容包括:一次災害過程緊急轉移安置和需緊急生活救助的受災群眾人數、死亡(失蹤)人數、鎮(街道)安排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情況,并附災情數據統計表。
2.?倒塌、損壞住房恢復重建補助資金申請文件內容包括:一次災害過程造成倒塌和嚴重損壞住房戶數和間數、一般損壞戶數和間數、重建戶數和間數、一般損壞修復戶數和間數、鎮(街道)安排災后住房恢復重建補助資金情況,并附災情數據統計表。
3.?過渡期生活救助補助資金申請文件內容包括:一次災害過程造成“房屋倒塌或嚴重損壞無房可住、無生活來源、無自救能力”的受災群眾戶數和人數、鎮(街道)安排過渡期生活救助補助資金情況,并附災情數據統計表。
4.?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補助資金申請文件內容包括:一次災害過程農作物受旱面積、絕收面積,因旱造成群眾基本生活困難需政府救濟人數、鎮(街道)安排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補助資金情況,并附災情數據統計表。
5.?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補助資金申請文件內容包括:因災基本生活困難需政府救濟人數、鎮(街道)安排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補助資金情況,并附災情數據統計表。
6.?物資救助申請文件內容包括:一次災害過程緊急轉移安置和需物資救助的受災群眾人數、物資需求品類及數量,鎮(街道)安排物資救助情況。
上述申請文件中,各鎮(街道)應如實上報本級災害損失情況、需救助情況以及救災資金物資已安排情況。災情穩定后,應及時通過國家自然災情管理系統上報救助對象等相關信息。
(四)工作程序
各鎮(街道)要規范救助款物發放程序,嚴格按照受災群眾申請、民主評議、登記造冊、張榜公布、公開發放的工作規程,通過“戶報、村評、鎮(街)審、區定”四個步驟確定救助對象。發放過程中,堅持建立“一賬一冊”(即建立需救助人口臺賬、款物發放花名冊)和“四公開”(即公開發放標準、發放程序、發放對象、發放金額)制度。
自然災害生活救助到人到戶資金“一卡通”發放程序。一是各鎮(街道)按照規定明確補助對象和補助金額,并在屬地公示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經公示無異議的補貼數據通過“一卡通”系統推送至區應急管理局。鎮(街道)對數據的真實性負責。二是區應急管理局負責補貼數據審核,并將審核后的數據推送至代發銀行,按照國庫集中支付程序,兌付補助資金。
對于應急期實行集中安置、緊急生活救助及冬春救助過程中需要采取實物救助形式的,要嚴格按照政府采購管理有關規定,及時采購救助物資并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應急期生活救助資金物資發放,若遇緊急特殊情況不能在發放前履行程序的,事后要及時完善相關資料并在公示中說明原因。
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用于受災戶倒損房恢復重建的,應實行項目管理,將救災補助資金額度一次性告知受災戶,并在恢復重建正式開工時撥付50%補助資金,在竣工驗收后5個工作日內將剩余補助資金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用于生活救助其他項目的,應將救助資金按受災戶一次性落實到位。
四、資金管理和監督檢查
(一)資金管理
區財政局負責組織開展資金績效管理和財政監督檢查;區應急局負責資金的具體管理工作,加強績效運行監控,年度終了開展績效自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鎮(街道)對申請救災資金材料和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按照惠民惠農資金管理要求對補貼對象和補貼金額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區財政局、區應急管理局將切實加強財務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截留、挪用和擅自擴大資金使用范圍。
(二)監督檢查
區應急管理局、區財政局將對自然災害生活救助工作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或抽查,對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和使用中的違法行為,依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相關單位要自覺接受監察、審計部門對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和糾正。
五、相關要求
用于自然災害生活救助的彩票公益金和社會捐贈資金,其使用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本方案由區應急管理局、區財政局負責解釋。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執行。《重慶市長壽區民政局關于轉發〈重慶市自然災害救助指導標準〉的通知》(長民政〔2017〕59號)同時廢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