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 11500221009304414M/2022-00046 | [ 發文字號 ] | |
| [ 主題分類 ] | 農業、畜牧業、漁業 | [ 體裁分類 ] | 公文;其他公文 |
| [ 發布機構 ] | 長壽區晏家街道 | [ 有效性 ] | |
| [ 成文日期 ] | 2022-03-16 | [ 發布日期 ] | 2022-03-21 |
重慶市長壽區晏家街道辦事處關于印發《晏家街道2022年春季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區),相關部門:
????為切實做好2022年春季動物疫病綜合防控工作,有效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發生,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慶市動物防疫條例》等法律法規和《重慶市長壽區防治動物重大疫病指揮部辦公室<關于印發<長壽區2022年春季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行動方案>的通知》(長動防部辦〔2022〕3號),晏家街道辦事處制定了《晏家街道2022年春季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行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
??????????????????????????????????????????????????????????????????重慶市長壽區晏家街道辦事處
????????????????????????????????????????????????????????????????????????????2022年3月16日
??????????????????????????????晏家街道2022年春季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和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市農業農村委主任會議精神,嚴格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工作定位,堅持人病獸防、關口前移,預防為主、應免盡免的原則,集中力量抓好非洲豬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牛羊“兩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業發展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行動目標
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及其他動物疫病有效控制,不發生區域性動物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的群體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應免畜禽免疫密度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對畜禽規模養殖場動物疫病的普查面達到100%,畜禽養殖圈舍消毒面達到100%,發現重大動物疫病報告率和處置率達到100%。
二、時間安排
街道春防行動時間統一定為3月5日—4月25日。分四個階段進行:3月5日至3月20日為組織發動、防疫技術培訓和防疫物資準備階段;3月21日至4月15日為集中免疫消毒行動階段;4月16日至4月20日為查漏補防階段;4月21日至4月25日為檢查考核和春防總結階段。
三、行動內容
堅持常年防疫與季節防疫相結合,在抓好常年防疫工作的基礎上,按照“動物防疫工作地方政府負總責,生產經營者承擔主體責任,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要求,集中抓好以下七項重點工作。
(一)開展大宣傳大排查行動。通過微信、廣播、電視、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非洲豬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牛羊“兩病”、炭疽等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控知識。廣泛宣傳《生豬產業相關人員動物防疫行為規范》(見附件2),宣傳資料要發放到戶到人(相關從業人員),不斷增強養殖場戶防疫主體責任意識,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指導養殖場戶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增強人員安全防范意識,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充分發揮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專班專人”作用,嚴格落實養殖、交易、運輸、屠宰、無害化處理環節非洲豬瘟等動物疫情排查制度,動態更新畜禽檔案、生豬戶口,準確掌握畜禽養殖情況。排查發現重大動物疫病,按照“早、快、嚴、小”原則,果斷采取措施,嚴防疫情擴散。排查時發現仔豬流行性腹瀉、豬鏈球菌病、豬丹毒、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豬偽狂犬病和兔病毒性出血癥(兔瘟)等畜禽常見多發病的,要督促指導養殖場戶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要強化對牛羊“兩病”開展疫情排查,特別要對有流產史的牛羊進行重點監測排查和陽性凈化處置。
(二)開展大清洗大消毒行動。按照預防與控制、凈化與消滅相結合的方針,要集中開展大清洗大消毒專項行動。督促指導養殖、流通、屠宰、無害化處理等環節的生產經營者做好清洗消毒工作,加大消毒頻次,擴大消毒范圍,做到養殖、屠宰、流通、無害化處理等重點場所和重點區域全覆蓋,有效切斷動物疫病傳播途徑,消除潛在隱患。各村(社區)、農業服務中心要統一建立散養戶消毒臺賬,指導規模場建立消毒臺賬,詳細記錄消毒藥品種、濃度、消毒時間、消毒范圍、消毒面積等信息。在暑期雨季非洲豬瘟高發季節,每月25日到30日全街道開展生豬養殖場戶階段性大清洗大消毒統一行動,同時做好日常消毒和應急消毒,有效降低面源污染。
(三)開展集中強制免疫行動。嚴格按照《2022年重慶市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要求,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狂犬病分類實施強制免疫。對中小型養殖場實行“指導免疫”;對散養戶,鼓勵其在基層獸醫的指導下自行免疫,確無能力的可“代行免疫”。且嚴格遵守《農村散養畜禽強制免疫注意事項》(見附件3),采用“一點一人一服一鞋兩消毒”(一個散養點由一名獸醫穿戴一套防護服和一雙鞋套,進出均消毒)的形式開展免疫。指導養殖場戶根據疫病流行狀況,自行開展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動物疫病免疫。免疫開展時,要及時做好畜禽標識佩戴,農村散養戶填發《動物免疫證明》,街道農業服務中心統一建立村級《防疫檔案》等工作。免疫結束后,街鎮農業服務中心要開展免疫密度檢查,督促對漏免、新補欄畜禽及時補免。
(四)從嚴抓好動物防疫監管工作。按照《重慶市畜禽養殖場精細化動物衛生監督規范》要求,對所有養殖場戶集中開展一輪全面監督檢查。對散養戶,由包片獸醫嚴格落實責任片區監管巡查。對規模場,由掛牌獸醫按照“衛生評估、風險分級、量化監督、痕跡管理”要求,實施精細化監管巡查。督促指導養殖業主嚴格落實強制免疫、養殖檔案建立、定期消毒、動物調運備案、調入動物落地隔離觀察、調出動物申報檢疫、疫情報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法定義務和主體責任。要突出“兩場”(規模畜禽場和種畜禽場)監管,督促指導其嚴格落實調入畜禽隔離觀察和監測制度,調出畜禽申報檢疫等制度,做好人流物流車流管控、養殖場所清洗消毒、日常滅蚊滅蠅滅鼠、禁止使用餐廚廢棄物飼喂生豬、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生物安全措施,嚴密防范疫病傳入傳播,嚴防疫情發生。要對重點人群(閹割治療、配種、銷售、販運、保險等人員)加強教育管理、落實防疫措施、實行登記和定期核查制度,及時準確地掌握重點人群動態,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管控嚴。
(五)切實做好動物檢疫監督工作。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官方獸醫要嚴格落實動物檢疫申報制度,督促指導養殖場戶依法依規申報檢疫。進一步加強檢疫出證管理,出證前要認真查驗動物健康狀況、畜禽耳標、運輸車輛備案等相關情況。認真落實基于監(檢)測或風險評估報告基礎上的產地檢疫制度,實施產地檢疫時要嚴格查驗免疫抗體監(檢)測或風險評估合格報告、養殖(免疫)檔案等資料。對未經免疫、免疫超過有效期、免疫抗體水平不達標或風險評估不合格的,禁止出具檢疫證明,實現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雙倒逼”。
(六)扎實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農業服務中心積極培育扶持獸醫社會化服務主體,拓展政府購買獸醫社會化服務內容,形成“主體多元、供給充足、服務專業、機制靈活”的獸醫社會化服務格局。鼓勵大型養殖企業、獸藥飼料生產流通企業、相關協會等各類市場主體,整合鄉村獸醫、動物防疫人員等資源,組建動物防疫服務團隊,向養殖場戶提供高質量的免疫、消毒、診療、用藥等專業化獸醫防疫服務。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逐步推行養殖場戶自行購買獸醫社會化服務,不斷強化落實養殖業主防疫第一責任意識,逐步推進獸醫防疫工作全面自主化和獸醫防疫社會化。
(七)持續做好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工作。要嚴格按照“外堵、內防、嚴管、保供、應急”總體要求,狠抓關鍵環節和關鍵措施,持續做好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在養殖環節,要著力做好生物安全屏障,落實監測排查、清洗消毒、無害化處理等防控措施,及時消除風險隱患。在調運環節,要著力調運備案、指定道口準入、落地隔離觀察及檢測等制度實施,“點對點”憑檢疫合格證和非洲豬瘟病原學檢測報告調運生豬及其產品。在屠宰環節,要著力“兩項制度”落實,做好屠宰檢疫、肉品檢驗和非洲豬瘟自檢,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同時要繼續督促養殖、運輸、屠宰、經營、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環節落實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最大限度地控制面源污染。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當前,非洲豬瘟等動物疫情形勢異常復雜嚴峻,正值春季動物疫病的高發季節,因此,做好春防工作對于防范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傳播、流行是相當必要的。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動物疫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對畜禽實行強制免疫。街道辦事處是動物防疫工作的實施主體,動物防疫實行行政首長問責制。將村級防疫員納入街鎮政府管理,實行“村聘、村用、村管”,農服中心技術指導,政府統一考核的管理機制。
1.成立春季動物疫病防控領導小組
組長:馮渝街道辦事處主任
副組長:黃勇街道辦事處專職副書記
成員:唐賢奎、李凱芳、魏溶、劉紅梅、王圣堯;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晏家街道農服中心,李凱芳任辦公室主任。
各村(社區)成立工作小組:村(社區)書記為組長,村(社區)副書記為副組長,各村(社區)民組組長、駐村(社區)干部、包片獸醫、村級防疫員、消毒人員為工作成員。
2.職責分工
街道辦事處負責防疫工作的組織、宣傳發動、監督檢查、經費保障;農業服務中心負責防疫物資的準備,防疫人員的培訓,免疫操作規程的實施指導,對免疫質量負責;村(社區)工作小組負責本轄區動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宣傳解釋、組織、協調、登記、帶隊、安排消毒人員等,對免疫密度負直接責任,并接受上級部門的隨機抽血測抗檢查;駐村(社區)干部、包片獸醫負責對村(社區)防疫工作的具體領導,隨行監督、指導免疫工作;村(社區)級防疫員按疫苗使用說明要求,按操作規程實施免疫,對免疫效果負責。
強化保障工作。街道財政辦、各村(社區)必須保證足夠的防控經費,確??茖W防疫宣傳到位,防疫物資到位,防疫措施落實到位,防疫隊伍組建到位。
(三)強化生物安全。必須把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嚴格遵循能不進則不進、能不接觸則不接觸的原則,嚴格按規范做好防護,嚴密防范因操作不當造成動物疫病傳播甚至造成人員感染。獸醫人員在開展走訪問詢、監督巡查、宣傳指導等工作時,必須全程戴口罩,避免與養殖業主及其他人員近距離接觸、交談;在開展入戶免疫時,必須戴口罩、穿防護服和雨靴(或鞋套),進出嚴格消毒。
(四)強化行為規范。農服中心要加強疫苗使用管理,規范疫苗運輸、儲存和使用,建立發放、領用記錄,避免出現因疫苗保管不當而影響免疫效果。規范免疫行為,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防止不打針、打假針、減量注射、注射漏溢、部位不準、以及消毒不到位引發感染等情況造成免疫失敗。要規范消毒及個人防護行為,防止消毒不徹底、防護不到位,造成疫病的人為傳播或人員感染人畜共患病。
(五)強化督促檢查。加強對春防行動開展情況進行督查檢查,隨時跟蹤進度和信息報送等,春防結束后,區動物疫控中心將對規模以下養殖場和獸醫包片責任單元散養戶開展免疫效果監測評價,對隨機抽樣監測免疫抗體不達標的村(社區)予以通報,督促相關村(社區)及時開展補免,查找原因并追究責任。領導小組對各村(社區)春防行動進行全面檢查,檢查考評結果
將作為街道對各村(社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綜合目標考核的依據。
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事關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全局,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和諧社會建設。面對當前的動物疫情形勢,各村(社區)及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扎扎實實抓好各項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街道清凈無疫。
附件:1.晏家街道春季動物疫病防控時間安排表
2.生豬產業相關人員動物防疫行為規范
3.農村散養畜禽強制免疫注意事項
附件1
晏家街道春季動物疫病防控時間安排表
春防時間 | 村 名 | 工作聯系人 | 秋防工作內容 | 備注 |
3.21 | 沙溪村 | 白合強 | ?建立散養戶防疫登記表、農戶簽字率達100%。 ? 規范填寫免疫證、補戴自然脫落的耳標。 ?預防注射散養雞(鴿子)的H5+H7禽流感疫苗。同時指導督促養禽大戶做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達100%。建立免疫檔案。 ?圈舍消毒達100%。 ?發放豬驅蟲藥。 ?注射耕??谔阋咭呙邕_100%,佩帶耳標率達100%。 ?狂犬病疫苗注射率達100%,填寫犬只免疫證。 ?注射豬口蹄疫疫苗達100%(六不打除外)建立漏防戶登記表。 ?疫情普查、宣傳《動物防疫法》、《重慶市動物防疫條例》等動物防疫法規。 | 5個工作組 |
3.22 | 晏家社區 農村部分 | 周 進、劉 敏 | 2個工作組 | |
3.22 | 十字村 | 周 進、劉 敏 | 2個工作組 | |
3.23 | 龍門村 | 李凱芳 | 2個工作組 | |
3.23 | 沙塘村 | 夏興波、何建偉 | 3個工作組 | |
3.24 | 石盤村 | 楊明中、戴培勇 | 4個工作組 | |
3.25 | 石門村 | 周中全 | 5個工作組 | |
3.28 | 金龍村 | 李玉蘭、王圣堯 | 5個工作組 | |
3.29 | 晏家社區 城區部分 | 周 進、劉 敏 | 1個工作組 | |
3.29 | 曹家堡社區 | 何建偉 | 1個工作組 | |
3.29 | 中心路社區 | 白合強 | 1個工作組 | |
3.29 | 牛心山社區 | 李玉蘭、王圣堯 | 1個工作組 | |
3.29 | 育才路社區 | 戴培勇 | 1個工作組 | |
3.29 | 朱家巖社區 | 楊明中 | 1個工作組 | |
3.29 | 查家灣社區 | 周中全 | 1個工作組 | |
3.29 | 齊心社區 | 夏興波 | 1個工作組 | |
3.29 | 晏山社區 | 李凱芳 | 1個工作組 |
附件2
生豬產業相關人員動物防疫行為規范
從事生豬保險理賠、繁殖育種、免疫接種、獸醫診療等工作的人員,可機械攜帶非洲豬瘟病毒,是傳播疫情的重要途徑。為提升生豬產業相關人員生物安全意識,降低疫情傳播風險,根據我國非洲豬瘟防控實際,制定本規范。
1.保險理賠人員動物防疫行為規范
1.1 自覺學習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傳播途徑,牢固樹立生物安全防護意識,自覺遵守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和生物安全規定。
1.2 出險時,應對所乘車輛進行清洗、消毒,且不得駛入生豬養殖場生產區。
1.3 盡可能在指定地點或采取視頻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盡可能避免進入生豬飼養區,避免直接接觸病死豬及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物。
1.4 病死豬現場勘驗前,應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換工作靴。
1.5 勘驗結束后,應將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放置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每到一個場點更換一次防護用品。
1.6 離開勘驗現場前,應用消毒液洗手,清洗鞋底并消毒。駛離該理賠點時,應對所乘車輛輪胎進行清洗、消毒。
1.7 駛離懷疑發生非洲豬瘟的場點時,應對車輛進行清洗、消毒,應淋浴、更換潔凈衣物和鞋帽,并對原穿戴的衣物、鞋帽進行清洗、消毒處理,對相機、手機等隨身攜帶物品進行消毒處理。當天不宜再進入下一個出險現場。
2. 配種員動物防疫行為規范
2.1.自覺學習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傳播途徑,牢固樹立生物安全防護意識,自覺遵守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和生物安全規定。
2.2 提供精液的生產公豬應經過非洲豬瘟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方可使用。
2.3 如駕車前往養殖場戶,應先對所乘車輛進行清洗、消毒,且不得駛入生豬養殖場生產區。
2.4 入場前,應淋?。ㄓ袟l件時),更換潔凈工作服和鞋帽,穿戴防護服、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更換工作靴。每到不同場戶工作,都應確保更換防護用品。
2.5 對精液瓶外部、輸精器等外包裝進行消毒,避免精液污染風險。
2.6 使用一次性豬用輸精器,避免交叉感染。
2.7 每次操作完成,應洗手消毒或更換手套。
2.8 結束作業后,應脫下防護服等防護用品,進行清洗、消毒或無害化處理;進行淋?。ㄓ袟l件時),或對手臂、鞋底等進行清洗消毒后,方可離開。駛離養殖場戶時,盡可能對輪胎進行清洗、消毒。
2.9 發現母豬或豬群異常的,應暫停作業,立即按規定上報。懷疑發生非洲豬瘟感染的,應對所乘車輛進行清洗、消毒;應淋浴、更換潔凈衣物和鞋帽,并對原穿戴的衣物、鞋帽進行清洗、消毒處理。確診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14日內不得進入其他生豬養殖場所。
3.1 在遵守動物防疫等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政策等方面,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3.2 進場入戶開展防疫工作前,應備好生物安全防護等工作所需用品,確保個人攜帶物品潔凈無污染且得到良好包裝;駕駛車輛應進行徹底清洗消毒,后備箱等放置物品的區域,應鋪設塑料布,防止相關物品污染車廂。車輛不得駛入生產區。
3.3 下車前,應穿戴好手套、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并更換工作靴,盡量減少無關物品攜帶,移動電話等電子設備應放置在密封的塑料袋中,便于清潔、消毒。每到不同場戶開展工作,都應確保更換防護用品。
3.4 工作期間,應注意各環節消毒和交叉污染防范,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活動。
3.5 工作結束,應做好帶回物品和生物安全防護等用品的整理、清洗、消毒、回收工作。對帶回物品和可重復使用的物品,應用防滲漏的容器或塑料包裝袋裝好,經表面消毒處理;對一次性用品,應集中無害化處理。
3.6 離場(戶)返回車內前,應將帶回的物品,放置在事先鋪設的塑料布上帶回;對手部、鞋底等進行清洗消毒,應對輪胎進行清洗、消毒,方可駛離該場所開展其他工作。
3.7 懷疑該場所發生非洲豬瘟的,應當及時報告當地獸醫部門,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疫情處置工作;應對所乘車輛進行清洗、消毒;還應淋浴、更換潔凈衣物和鞋帽,并對原穿戴的衣物、鞋帽進行清洗、消毒處理。確診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14日內不得進入其他生豬養殖場所。
4.1 自覺學習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傳播途徑,牢固樹立生物安全防護意識,自覺遵守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和生物安全規定。
4.2 開展獸藥、飼料經營活動的,應嚴格遵守《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等規定,確保場所和設施符合要求,并配備必要的清洗、消毒設施,定期對經營場所進行消毒。
4.3 向養殖場戶提供咨詢服務時,盡量通過實時視頻聊天工具,減少一切非必須的進場入戶服務。所在地區發生疫情期間,禁止開展進場入戶服務,減少一切非必須的拜訪活動。
4.4對接送貨和來訪車輛,應??吭谥付▍^域,抵達和駛離時應對輪胎進行消毒處理。對來訪人員特別是前來咨詢的養殖人員,應告知其污染風險,到達、離開時都應做好手部和鞋底消毒工作。
4.5 向養殖場戶送貨時,應對送貨車輛進行清洗消毒,不得駛入養殖生產區域;到達目的地交貨時,應穿戴鞋套,盡可能減少或避免與飼養人員的直接接觸;離開交貨地點返回車輛時,應脫下鞋套進行妥善處理,對車輛輪胎和鞋底進行消毒后,方可離開。
4.6 懷疑服務對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應當及時報告當地獸醫部門。接觸病死豬的,應對相關場所進行清洗、消毒,對相關物品進行清洗消毒甚至無害化處理,個人要淋浴并更換衣物,14日內不得進入生豬飼養場所。
5. 動物診療人員良好行為規范
5.1 在遵守動物防疫等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政策等方面,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5.2 開展動物診療活動的,應取得國家規定的相應資格證書;嚴格遵守《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規定,確保診療場所和設施符合要求,具有完善的診療服務、疫情報告、衛生消毒、獸藥處方、藥物和無害化處理等管理制度。
5.3 如需進場入戶開展診療,應備好生物安全防護等工作所需用品,確保攜帶的物品潔凈無污染且得到良好包裝;駕駛車輛應進行徹底清洗消毒,后備箱等放置物品的區域,應鋪設塑料布,防止相關物品污染車廂。車輛不得駛入生產區。
5.4 從事診療服務活動時,應穿戴好手套、口罩、防護服、鞋套等防護用品,盡量減少無關物品攜帶,移動電話等電子設備應放置在密封的塑料袋中,便于清潔、消毒。每到不同場戶開展工作,都應更換防護用品。
5.5 工作結束,應按規定做好相關物品、生物安全防護用品和醫療廢棄物的整理、清洗、消毒工作。對可重復使用的物品,須徹底消毒,現場不具備條件的,應用防滲漏的容器或塑料包裝袋裝好,經表面消毒處理;對一次性用品和醫療廢棄物,應集中無害化處理。對診療過程中可能污染的環境進行徹底消毒。
5.6 懷疑診療活動所在場所發生非洲豬瘟的,應當及時報告當地獸醫部門,不得擅自進行治療和解剖,同時,采取隔離等控制措施。還應對所乘車輛進行清洗、消毒;應淋浴、更換潔凈衣物和鞋帽,并對原穿戴的衣物、鞋帽進行清洗、消毒處理。確診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14日內不得進入生豬養殖場所。
6.生豬收購販運及承運行為規范
生豬收購販運人員和生豬運輸車輛,可機械攜帶非洲豬瘟病毒,是傳播疫情的重要途徑。為規范生豬收購、販運、承運行為,維護生豬流通及市場秩序,降低疫情傳播風險,促進生豬養殖業健康發展,根據我國非洲豬瘟防控實際,制定本行為規范。
6.1 從事生豬收購販運以及承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認真學習動物防疫相關法律法規和知識,切實履行動物防疫主體責任。
6.2 從事生豬收購販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通過微信小程序“牧運通”登記單位名稱或個人姓名、營業執照或身份證、單位地址或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基礎信息。
6.3 生豬運輸車輛所有人或承運人要及時向所在地的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按照農業農村部有關規定提供現場審核材料原件及復印件??缡?、自治區、直轄市運輸生豬的車輛,以及發生疫情省份及其相鄰省份內跨縣調運生豬的車輛,按要求應當配備車輛定位跟蹤裝置。相關信息記錄保存半年以上。
6.4 承運人通過公路運輸生豬的,應當使用已經備案的生豬運輸車輛,并嚴格按照動物檢疫證明載明的目的地、數量等內容承運生豬;未提供動物檢疫證明的,承運人不得承運。
6.5 從事生豬收購販運的單位和個人應建立健全販運、收購臺賬,核對收購的生豬是否佩戴合法耳標、是否使用經備案的生豬運輸車輛,將每次販運生豬的數量、耳標號碼、運輸車輛信息、購銷地點、養殖場戶名稱、銷售去向及檢疫證明號等逐項登記。相關信息記錄保存一年以上。
6.6 承運人應當合理規劃運輸路徑,盡可能避開養殖密集區、無害化處理場所等高風險地區;在裝載前和卸載后,要及時對運輸車輛進行清洗、消毒;詳細記錄檢疫證明號碼、生豬數量、運載時間、啟運地點、到達地點、運載路徑、車輛清洗、消毒以及運輸過程中染疫、病死、死因不明生豬處置等情況。
6.7 從事生豬收購販運的單位或個人代為養殖場(戶)申報檢疫的,應獲得養殖場(戶)的檢疫申報委托書,以及符合要求的檢疫申報材料。
6.8 從事生豬收購販運的單位、個人和承運人,在販運和運輸過程中如發現生豬精神異常、發病或死亡等異常情況時,要立即向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報告,嚴格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不得銷售或隨意拋棄。
6.9 承運人運輸生豬時,應當為生豬提供必要的飼喂飲水條件,通過隔離使生豬密度符合要求,每欄生豬的數量不能超過15頭,裝載密度不能超過265公斤/平方米。當運輸途經地溫度高于25℃或者低于5℃時,應當采取必要措施避免生豬發生應激反應。運輸過程中,不得在生豬養殖、交易、屠宰、無害化處理等無關高風險區域停車。停車期間,應當觀察生豬健康狀況,必要時對通風和隔離進行適當調整。
附件3
農村散養畜禽強制免疫注意事項
為有效防范防疫人員及相關器械、物資機械帶毒傳播,在非洲豬瘟防控期間,開展散養生豬強制免疫,應嚴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項:
一、精簡防疫人員。盡可能精簡防疫工作組人數,原則上不超過2人。其中,1人入戶,負責免疫、消毒等主要工作;1人不入戶,負責填寫免疫檔案、填發免疫證明、開展宣傳指導等輔助工作。
二、準備充足物資。提前準備好足量的注射器、針頭、酒精、碘酒、藥用棉、消毒劑、防護裝備(防護服、口罩、鞋套、雨靴等)等。
三、選擇適宜天氣。提前查閱天氣情況,合理安排免疫區域,盡可能避開雨天入戶免疫。
四、確認健康狀況。入戶前,先向養殖戶詢問生豬健康狀況,確定無異常后,方可入戶。入戶后,先仔細檢查生豬健康狀況,確定健康后,方可實施免疫。
五、嚴格實施消毒。人員消毒:入戶前,應穿戴防護服、鞋帽,且必須“一戶一更換”。條件不具備的,必須戴防護帽、穿雨靴。穿雨靴的,入戶前和離戶時都必須浸泡消毒。注射消毒:嚴格對注射部位消毒,嚴格“一豬一針頭”,不得重復使用。環境消毒:對生豬圈舍及周邊環境,防疫人員進出路線等,規范實施全面消毒。
六、廣泛宣傳指導。向養殖戶宣傳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政策和生物安全防范措施,特別要宣傳禁止使用餐廚廢棄物(包括自家潲水)喂豬,禁止無關人員入戶,以及出欄生豬要檢疫、調入生豬要隔離、發病死亡要報告等政策規定。指導養殖戶自行落實圈舍環境消毒、滅鼠滅蚊滅蠅等防控措施。
七、相關物品回收。對使用過的防護服、針頭、注射器、藥用棉、疫苗瓶、包裝盒和消毒劑瓶等廢棄物或污染物,必須使用不滲水的塑料袋或密閉容器全部分類回收,并集中消毒、處理。
八、加強人員防護。嚴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相關規定,做好工作人員防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