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長壽區云集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
重慶市長壽區云集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1? 總? 則
1.1 目的
山洪災害是指山丘區由于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云集鎮為有效防御山洪災害,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到有計劃、有準備地防御山洪災害,避免群死群傷事件發生,特制定本預案。
1.2 編制依據
1.2.1 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
2、《重慶市山洪災害防御條例》、《重慶市河道管理條例》等重慶市人民政府頒布的法規、條例。
1.2.2 國家、市、區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報告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報告
1、《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
2、《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3、《重慶市山洪災害防治規劃》
4、《重慶市自然災害處置辦法》、《重慶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重慶市自然災害應急預案》以及經批準的國家、市、區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報告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報告,以及水土保持規劃報告等。
5、有關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
1.3 編制原則
1、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將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列為首要目標,團結協作,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的原則,科學預防、提前預警、迅速動員,做到指揮有力、搶險有序、救災有效,確保將災害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2、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的精神,防、搶、救相結合,堅持重點突出,并兼顧一般動員和全民動員的原則。
3、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堅持分級管理責任制、分部門責任制、技術人員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堅持以職能部門為主,相關部門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盡可能調動全社會參加山洪災害搶險救災的原則。
4、因地制宜,實行屬地管理、分片預警、全鎮動員、全民參與的防御機制,保證防御機制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5、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的升級原則。預案等級隨著災害的升級而升級,即由低級向高級逐級遞進的原則。預案的啟動應根據所啟動預案的級別云集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領導宣布啟動。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長壽區云集鎮行政區域范圍內的一切山洪災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置。本預案是在現有工程設施條件下,針對可能發生的山洪災害所預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對策和措施,是云集鎮實施指揮決策和防御調度、搶險救災的依據。
1.5預案執行與修訂
本預案自批準之日起執行,由云集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根據本地區山洪災害防御的具體情況進行適時修訂。
2? 基本情況
2.1 自然概況
云集鎮位于長壽湖東岸,東與豐都縣接壤,北臨墊江縣,西接長壽湖鎮,南與涪陵區接壤,距長壽城區42公里,幅員面積115.32平方公里,是長壽區轄區面積第一大鎮、長壽的東大門。云集鎮現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93個村(居)民小組,3.6萬人,耕地面積3.9萬畝,森林面積6.1萬畝,鎮內水域面積0.8萬畝(不包括長壽湖水域)。夏橙、榨菜、中藥材、油茶是該鎮的四大支柱產業;云集是長壽區最大的夏橙基地。
我鎮有小型水庫2座,山坪塘187口,泵站6座。工程大多建于20世紀50、60、70年代。水利工程所有權單位作為工程運行管理機構。
2.2 經濟社會情況
地區生產總值92320萬元,同比增長了6.5%;農業總產值8106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00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600元,財政預算收入2521萬元,財政預算支出2521萬元。
云集鎮基本情況見附表2:云集鎮行政區劃基本情況表。
2.3 災害損失
近年來,由于持續干旱,地表水蒸發,地面開裂嚴重,如遇集中降雨天氣,容易出現地質沉降,誘發地質災害。據氣象分析,近年來,年降雨量比多年平均明顯偏多,山洪災害誘發的可能性非常大,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014年9月18日,我鎮再次遭受暴雨洪水襲擊。9月17日08時-19日08時,華中雨量站降雨量達158.7mm,飛龍雨量站150.6mm。“9.18”暴雨洪災導致我鎮受災人口348人,緊急轉移安置185人,農作物受災面69.3公頃,倒塌房屋3間,損壞房屋12間,直接經濟損失405萬元。
2.4 山洪災害防御現狀
過去山洪災害主要以避讓為主,結合水利工程中山塘整治、新建溢洪道和渠道、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來預防。
我鎮有小型水庫2座(飛水洞水庫、黑溝水庫),均已完成了除險加固,消除了防汛安全隱患,正常發揮防汛興利效益。
2013~2022年我鎮完成了156口山坪塘的整治工作。
山洪災害應急救援工具,種類和數量詳見附表9。
3危險區、安全區的劃分
3.1 劃分原則
危險區是指受山洪災害威脅的區域。一旦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將直接造成區內人員傷亡以及房屋、設施的破壞。安全區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供人類安全居住和從事生產活動的區域。安全區是危險區人員臨時轉移安置的避災場所。
劃分原則:1、對處于歷史洪水線及各溪河10年遇洪水淹沒線以下河谷、溝口、河灘、易損堤段范圍以及陡坡下、低洼處、不穩定山體下的村莊、居民點所在區域劃入危險區。2、在危險區以外,能避開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作為臨時避災地點的區域劃為安全區。
3.2云集鎮的危險區、安全區劃分情況
云集鎮系山區夾淺丘地貌,兩山夾兩河,有多處可能發生山洪災害的地點。結合地質災害和山洪災害的多年情況,我鎮共發現山洪災害危險潛在威脅點2個,涉及2個行政村,共8戶35人。具體情況詳見附表3:云集鎮山洪災害危險區基本情況表。
4? 組織指揮體系
4.1 組織機構
云集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為山洪災害防御的領導機構,在區水利局的領導下,必須按照規定組織對水工程進行巡查,發現險情,必須立即采取搶護措施,并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云集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由鎮黨委書記周強任指揮長,鎮長蔣川、副書記江世笑任副指揮長,陳華強、陶科、李巖軍、代靜、楊雪蓮、余春橋、尚家竹為成員,下設信息監測組、調度指揮組、人員轉移組、后勤保障組、應急搶險隊5個工作組。指揮部負責我鎮山洪災害防御的統一領導及組織協調工作。5個工作組負責落實指揮部發出的各項指令。指揮部下設辦公室于云集鎮農業服務中心,由江世笑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山洪災害防御的日常工作。同時,有山洪險情的村成立相應的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見附表3:云集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響應部門基本信息表。
4.2 分工與職責
云集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統一領導和組織本區域內山洪災害防御群測群防工作,各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相互協作,開展山洪災害防御工作。
1、行政首長主要職責
云集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機構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負責本轄區內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的實施和指揮調度工作。
2、云集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主要職責
在指揮長的統一領導下,負責本轄區內的山洪災害防御工作。
(1)制定完善并落實本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負責山洪災害防御避災躲災相關的責任落實、隊伍組建、預案培訓演練、物資準備等各項工作。
(2)掌握本鎮山洪險情動態,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災情等資料,及時上報發布預警信息,并督促各村定期進行水庫、山塘、堤防等險工險段的監測巡查。
(3)指揮調度、發布命令、簽發調集搶險物資器材,并組織上報本鎮山洪災害相關信息。
(4)指揮并組織協調各村(居)進行群眾安全轉移,做好災民安置及恢復生產工作。
3、各工作小組主要職責:
信息監測組:組成部門有應急辦、派出所、建管辦、農服中心、受山洪威脅各行政村
負責對本鎮防指、氣象、水文、國土等部門汛前各種信息的收集與整理,掌握本轄區內暴雨洪水預報、本地降雨、山體開裂、灣、泥石流、水庫潰壩、決堤等信息,及時為指揮長指揮決策提供依據。負責監測轄區各類監測站的雨情、水情,重要水利工程、危險區及洪泛區水位,山體開裂、灣點、泥石流溝的位移等信息。
調度指揮組:組成部門有應急辦、派出所、規建辦、農服中心
負責與交通、農業、林業、糧食、民政、水電、電信、物質等部門和單位的聯系,調度所有搶險救災工作所需的救災車輛、救災物資、設備等。
人員轉移組:組成部門有派出所、民政辦
負責按照指揮部的命令及預報通知,組織群眾按預定的轉移路線轉移,一個不漏地動員到戶到人,同時確保轉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員安全。
后勤保障組:組成部門有黨政辦、財政辦、民政辦
負責了解、收集山洪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派員到災區實地查災核災,匯總、上報災情數據;做好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物資的組織、供應、調撥和管理等;指導和幫助災區開展生產自救和恢復重要基礎設施;負責救災應急資金的落實和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做好救災資金、捐贈款物的分配、下撥工作,指導、督促災區做好救災款物的使用、發放和信貸工作;組織醫療防疫隊伍進入災區,搶救、治療和轉運傷病員,實施災區疫情監測,向災區提供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
應急搶險隊:組成部門有各村干部、機關全體干部
在緊急情況下聽從云集鎮指揮部命令,進行有序的搶險救援工作。
預警發布員:在獲得險情監測信息或接到緊急避災轉移命令后,立即按預定信號發布報警信號。
5? 監測、通信及預警
5.1監測
5.1.1 監測系統的設立
各相關村(居)山洪災害危險區建立相應的村組監測點,分別由駐村干部、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組長組成,村主要領導為監測負責人,同時在2個小型水庫也安排有專門的監測、巡查人員,加大對山洪災害危險區內的降雨、水位、流量、泥石流等信息的監測。目前我鎮未設置山洪災害雨量和水位監測點,依靠區級部門提供降雨量信息和危險點監測人員觀測水位上漲來開展山洪預警工作。附表4:云集鎮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站分布表。
5.1.2 山洪災害信息的實時監測與報告
5.1.2.1 山洪災害信息監測內容
轄區內的降雨,河流水位,水利工程狀態,泥石流,滑坡等信息。
5.1.2.2 山洪災害信息監測的要求
有步驟、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進行監測,采取專業監測為主,群測群防為補充。
5.1.3.3山洪災害監測報告及單位任務劃分
農服中心:對轄區內的降雨量和水位進行監測、預報,并及時接收區防汛辦發出的暴雨天氣、水情預報、通報,向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報告汛情、并向村、社區、小組通報汛情、雨情、水情和預報。
規建辦:監測地質災害的險情,險情信息、防治情況,并分別向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報告,并向村、社區、小組通報地質險情和預報信息。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監測工程的工情、險情信息,并分別向其主管部門和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報告。
5.2 通信
5.2.1 通信方式的選擇
1、原則:實用、可靠、先進。
2、通信方式
(1)山洪災害自動監測站采用GSM/GPRS通信傳輸信息,簡易監測站點采用電話、人工傳輸信息。
(2)山洪災害預警發布的通信方式由電話、手機短信、無線語音廣播、手搖報警器、銅鑼等組成。多種通信方式各自相對獨立并互為補充,確保預警和指揮調度信息及時通知到各級部門和危險區群眾。
(3)鎮山洪災害防御值班室和重點水庫配備專用電話。
鎮值班室電話:40366238,值班傳真:40367333。
5.3預警
5.3.1 預警
1、預警指標確定
預警指標是指觸發山洪災害的雨、水量臨界值,包括臨界雨量和成災水位的確定。預警指標分為準備轉移(警戒)和立即轉移(危險)兩級。
臨界雨量和成災水位的確定是通過調查歷史山洪災害發生時的降雨情況,根據各小流域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質條件等,結合歷史暴雨洪水資料分析成果以及分布式水文模型計算成果,綜合確定本地區各山洪災害危險區的準備轉移指標和立即轉移指標。
列表描述各小流域、各村的臨界雨量和水位詳見附表5:云集鎮各山洪災害危險區預警指標匯總表
2、預警等級劃分原則
山洪災害預警等級分為兩級 (Ⅱ級、Ⅰ級),按照發生山洪災害的可能性、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對應顏色依次為橙色、紅色,兩種顏色預警信號分別代表準備轉移預警指標和立即轉移預警指標。
3、預警啟用時機
(1)當接到暴雨天氣預報,相關行政責任人應引起重視,并發布暴雨預警信息。當降雨量達到相應等級雨量值時,降雨仍在持續,應發布預警信息;
(2)當水位達到相應等級值,且仍在上漲,應發布預警信息。若可能對下游造成山洪災害,應向下游發布預警信息;
(3)當出現發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時,應發布泥石流、滑坡災害預警信息。
(4)水庫及塘堰壩出現重大險情時應立即發布預警信息。
4、預警發布及程序
根據監測、預報,按照預警等級及時發布預警。
(1)在一般情況下,可按照長壽區→云集鎮→村→組→戶的次序進行預警(如圖1)。

圖1? 一般情況預警程序示意圖
(2)如遇緊急情況(水庫、塘堰壩出現重大險情,滑坡等),可采用快速靈活的預警方式進行預警(如圖2)。

5.3.2 預警、警報方式
預警方式:(1)電話、手機短信預警;(2)口頭通知。
警報方式:(1)無線語音廣播報警;(2)手搖報警器;(3)銅鑼報警;(4)口哨; (5)口頭通知。
5.3.3 預警發布及響應
1、接到區防汛辦發布的準備轉移預警后,街鎮防汛值班人員要將信息及時通過短信和電話通知到街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指揮長及副指揮長、信息監測組、調度指揮組、人員轉移組、后勤保障組、應急搶險隊相關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村防汛責任人。同時,加強應急值守,密切監測雨水情,主動掌握有關情況,做好群眾轉移準備等工作,并將相關情況及時上報區防辦。
各村社在收到預警信息后,按照聯戶防范要求,將信息及時通知到相關村社、組干部、危險區各住戶,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做好群眾轉移準備等工作,并及時將相關情況上報給街(鎮)應急辦。
2、接到區防汛辦發布的立即轉移預警后,街(鎮)防汛值班人員要及時通過短信和電話通知到街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指揮長及副指揮長、信息監測組、調度指揮組、人員轉移組、后勤保障組、應急搶險隊相關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村防汛責任人。各級責任人立即到崗到位,深入村社,做好群眾轉移安置,投入搶險救災工作。如果災情嚴重僅依靠街(鎮)力量無法處置的,街(鎮)應急辦要立即向區防汛辦匯報。
各村社在收到預警信息后,按照聯戶防范要求,將信息及時通知到相關村社、組干部、危險區各住戶,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做好群眾轉移安置工作,并及時將相關情況上報給街(鎮)應急辦。
有關預警設備分布情況見附表7:云集鎮山洪災害預警設備配置表。
6? 轉移安置
6.1轉移安置原則
轉移遵循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弱病殘后一般人員,先低洼處后較高處人員的原則,以集體、有組織轉移為主。轉移責任人有權對不服從轉移命令的人員采取強制轉移措施。
6.2轉移安置路線
轉移地點、路線的確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則。轉移路線宜避開跨河、跨溪或易滑坡地帶,勿順溪河溝谷上下游、泥石流的上下游、滑坡的滑動方向轉移,應向溪河溝谷兩側山坡或滑動體的兩側方向轉移。轉移路線、安置地點必須在汛前擬定好,汛前、汛期必須經常檢查轉移路線,安置地點是否出現異常,如有異常應及時修補或改變線路。具體由災害所在村、社區、小組、場鎮擬定,報云集鎮政府確定,根據擬定的轉移安置路線繪制轉移安置圖,并填寫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繪制人員轉移安置示意圖一并報鎮政府備案,作為搶險救災的現場依據。 見附表8:云集鎮山洪災害危險區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
6.3 轉移安置方式
安置地點一般因地制宜地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結合的原則。安置方式可采取投親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帳篷等。搭篷地點應選擇在安全區內。
6.4 制定特殊情況應急措施
轉移安置過程中出現交通、通訊中斷等特殊情況時,災區各村組應各自為戰、不等不靠,及時采取防災避災措施。由村干部分頭入戶通知易發災害點村民,尤其是夜間可能發生相關災害時,要保證信息傳遞的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借助無線廣播、銅鑼、哨子等設備引導轉移人員到安置地點。在制定的轉移路線交通中斷的情況下,應選擇向溪河溝谷兩側山坡或滑動體的兩側方向轉移到就近較高地點。對于特殊人群的轉移安置采取專項措施,并派專人負責,確保無一人掉隊。
6.4.1 當交通、通訊中斷時,村(組)躲災避災的應急措施
(1)根據黨和國家的抗災救災方針、政策和鎮政府汛前對抗災救災工作的統一布置。動員和組織災區群眾組織力量搶險自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積極開展抗災救災工作,保護國家財產,維護災區穩定,確保一方平安,并組織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2)迅速組織力量、盡快恢復交通、通訊、積極想辦法,恢復與上級和友鄰單位的聯系、爭取上級和友鄰單位的支援。
(3)落實各轄區山洪災害的群測群防監測工作,迅速啟動本級預案,堅持24小時值班制,做好應急調查及處置工作。
(4)迅速處置轄區內發生的山洪災害,不等、不靠,及時調查、準確掌握實情,鎮、村兩級干部應迅速組織群眾躲災避災和轉移安置工作。并將處置結果和災情狀態盡快報告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和區防汛辦。
(5) 指導轄區的山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組織布置轄區災后重建計劃,妥善安排災民吃住,組織隊伍滿足醫療衛生需求,保持災民情緒穩定。
(6)規范重特大山洪災害的對外發布和新聞報道工作,重特大級山洪災害的災情必須向鎮政府主要領導請示并獲得批準后,通過統一途徑對外發布和報道。
(7)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應想方設法在本轄區內調用搶險物資,積極開展搶險救災,盡最大力量將災情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事后向區防汛辦報告。
(8)在本級財政中安排專項救災經費,優先解決災民的吃住問題和災區醫療防疫工作。
6.4.2 轉移安置紀律
1、轉移安置實行鎮、村、社區、小組層層包干負責制,實行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做到安全第一。
2、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參加抗御山洪災害中的轉移安置義務,當災情發生時,應遵循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的原則,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無條件服從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對災情處置的一切決定。
3、對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下達的轉移安置指令,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并保證完成。災情發生時,對于有不服從指揮或執行不力等不良行為的,由鎮黨委、政府及時給予處分;若因不良行為造成重大損失的,由鎮黨委、政府報告上級部門處理;若不良行為觸犯刑法的,追究其法律責任。
4、有條件組織和安置的,必須迅速組織安置轉移;條件缺乏的,必須立即創造條件進行轉移安置,嚴禁拖延時間,以免造成重大損失。
5、對個別不服從轉移安置,拒絕執行轉移指令,并煽動部分群眾圍攻轉移安置指揮者的,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的有關規定,由相關職能部門強制撤離危險區。
6、對在山洪災害轉移安置中領導不力、指揮失誤、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造成嚴重后果的將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7? 搶險救災
7.1 搶險救災準備
7.1.1 普及山洪災害防御的基本知識、增強防災意識
各村(居)汛前必須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山洪災害防御宣傳活動,大力宣傳,普及山洪災害防御的科普知識。并選擇過去發生的典型事例,教育廣大群眾掌握簡單的山洪災害識別、監測、預報知識和避讓、搶險、救災措施,提高干部、群眾防災、減災、救災意識,增強群眾防御山洪災害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7.1.2 建立搶險救災工作機制,制定搶險預案
1.指揮協調
全鎮山洪災害防御日常工作和應急處置工作在區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和區人民政府領導下,由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具體負責指揮和協調,指揮長負總責,成員單位按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工作。
發生大山洪、特大山洪災害時,建立由鎮領導、各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參與的應急搶險救援工作機制。根據需要成立現場指揮部:現場指揮長一名,由鎮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對抗洪搶險工作具有現場處置權;現場副指揮長由現場指揮長確定,主要由鎮人武部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協助現場指揮長開展工作。成員由指現場指揮長確定。
現場指揮根據需要設立工作小組,完成現場的搶險救助、醫療救護、衛生防疫、交通管制、現場監控、人員疏散、安全防護、社會動員、洪災評估等應急處置工作。
成立山洪災害應急專業委員會,建立山洪災害決策咨詢機制,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在科學處置防山洪災害搶險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2.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參加山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和保護山洪災害監測設施的義務。在緊急防汛期,相關村、社區、小組應當組織動員社會和公眾力量投入搶險救災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聽從指揮,承擔山洪災害防御指揮機構分配的搶險任務。鎮人武部、公安干警、民兵預備役人員、各級山洪災害防御組織和社會化服務機構是參與山洪災害救災工作的中堅力量。
3.搶險隊伍組織
山洪災害搶險隊伍是戰勝山洪災害的能動因素,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參加山洪災害防御、抗災的義務,我鎮的山洪災害搶險隊伍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1)防洪工程管理單位搶險隊
防洪工程管理和山洪災害責任單位要成立搶險隊,由各防洪工程管理和山洪災害責任單位人員組成,分布在各個責任單位,承擔巡堤查險、山洪災害監測、防洪工程設施啟閉和簡單險情隱患的處理,在受災的第一時間到達災害現場,開展搶險救災,對本隊伍不能處理的及時報告鎮政府及上級防汛指揮部門,組織和調用其他搶險隊協助處理。
(2)山洪災害機動搶險隊
山洪災害機動搶險隊配備50人以上的山洪災害搶險隊伍,按屬地管理的原則,由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組織調度,負責本地重點受災區域的搶險救災工作任務。必要時,請求區山洪災害防御應急救援隊給予增援。
(3)抗洪搶險救災突擊隊
抗洪搶險救災突擊隊由人武部組織民兵和預備役人員組成的防汛搶險救災突擊隊,按軍事化正規管理,是搶險救災的主力軍。根據防汛緊急情況的需要,鎮可直接請求當地駐軍支援,鎮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為參加抗洪搶險的人員提供必要的抗洪搶險工具和后勤保障,部隊搶險現場調度由人武部負責。
(4)群眾搶險隊
從重點山洪災害易發區防洪河段、水庫附近群眾防汛隊伍中選拔有搶險經驗、素質過硬的人員組成,人數在80人左右,承擔水庫、滑坡、泥石流和洪水搶險。
4.搶險物資調配
(1)搶險物資調用條件
當發生一般和較大降水、滑坡、山洪時,所需要抗洪搶險物資由當地村、小組負責解決;當發生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洪水時,可向鎮政府、區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申請動用區級防汛搶險物資。
?(2)防汛物資調用原則
先主后次,確保重點的原則。當多處申請調用防汛儲備物資時,優先考慮防汛重點地區、關系重大的防洪工程搶險的物資需要,盡力保證重點地區和重大防洪工程的安全。
(3)防汛物資調用程序
由村、社區、小組和水利工程管理以及山洪災害責任單位以文件形式向鎮政府提出申請,經批準同意后向儲備單位發調撥令。在特殊情況下,可先電話聯系報批,后補辦有關手續、文件。申請調用防汛物資的內容包括用途、需用物資品名、規格、數量、運往地點、接收單位、時間等。
5.交通運輸調配
鎮根據山洪災害抗洪搶險救災的需要,有權在其管轄的范圍內調用各部門交通運輸工具和人力,各相關部門要認真制定車輛調配計劃,要真正做到定人、定車、定位、定線,確保出險時道路的暢通和運輸機具的正常使用。公安、交通等部門要按照鎮政府的決定,依法對特定的重點防汛區域實施交通管制,優先保證搶險救災人員、物資的運輸和災民的疏散轉移。
6.醫療衛生救護保障
鎮衛生院要做好災區醫療救護和衛生防御工作、認真制定山洪災害發生情況下的調用方案,一旦災情發生,鎮衛生院必須迅速組織醫療防疫隊伍進入災區,組建災區臨時醫院或醫療所,搶救、轉運、醫治傷病員,災區就近地的醫院、衛生所、衛生點也應積極加入搶救隊伍中,及時檢查、監測災區飲用水源,食品安全等,迅速向災區提供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保證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還必須做好當交通、通訊中斷情況下,轄區搶險救災所需醫療防疫計劃。
7.通訊與信息保障
(1)利用電信、移動、聯通、鐵通、網通等公共通訊網絡。
(2)重點水庫配備專用電話。
(3)其他相關部門或個人修建、管理的水利工程也應配置應急通訊系統并保障通訊暢通。
(4)汛期正常情況下使用電信、移動、聯通等公共通訊網絡。
(5)公共通訊網絡無法實施通訊保障時,應聯系通訊部門開通戰備通訊網絡,保障信息暢通。
(6)緊急情況下申請上級防汛部門啟動防汛衛星通訊系統。
8.制度保障
(1)全年汛情會商制度。每年春節后即組織鎮相關部門和單位召開全年汛情會商會。
(2)汛期會商制度。由鎮政府辦公室組織相關單位對險情進行不定期會商、為防汛指揮提供決策依據。
(3)搶險技術方案會商制度,由相關部門負責,組織技術人員,分析會商搶險方案,為山洪災害防御提供技術保障。
(4)重大決策會商制度,由農服中心負責,組織有關人員對抗洪搶險救災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會商、科學決策、統一調度。
(5)防汛決策咨詢制度,成立山洪災害應急技術組,為防汛應急處置進行決策咨詢。
(6)山洪災害防御工作檢查制度,汛情,由各級防汛指揮機構組織對全年防汛準備工作進行檢查,先由各單位自查,主管部門進行核查。
(7)山洪災害防御值班制度,汛期從5月1日至9月30日,鎮政府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和指揮部領導帶班制度。
9.治安保障
公安部門協助災區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對首腦機關、要害部門、金融單位,儲備倉庫,救濟物品集散點,等重要目標的警戒,保證搶險救災工作的勝利進行。
10.物資保障
山洪災害防御物資儲備的主要品種編織袋、復合編織布、木料,強光探照燈,充電式應急燈,救生衣,救生圈,抽水機組,油料等。
11.避難場所保障
根據我鎮實際情況和不同山洪災害級別,規劃選擇災害發生時的緊急避難場所,確定轉移路線,并對災民進行安置。
12.技術儲備與保障
為使搶險工作科學合理,盡可能多的挽回社會經濟效益,使洪災損失減到最小,必須加強對防洪減災工作的科學研究及技術開發。鎮成立相應技術組,依據各專業部門的技術力量,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組織研究本地短期暴雨預報技術,提高江河洪水預報精度。信息的采集傳輸和洪水警報發送,反饋技術為防洪搶險提供技術裝備與保障。
7.1.3搶險救災的準備
(1)救助裝備準備:鎮級物資現有手電筒、應急燈、編織袋、鐵鍬、鋤頭、木樁、喊話器等。詳見附表9:云集鎮山洪災害應急救援工具配置表
(2)資金準備:鎮政府將防汛應急資金列入財政預算計劃,財政所做好應急資金以及應急撥款的準備,保障搶險救災的需要。防汛應急資金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國家補助為輔,分級負責的原則,通過財政補助,部門支持,社會捐贈等各種渠道解決。同時各村、社區、小組也要有一定的資金準備。
(3)物資準備:做到倉庫儲存,專人管理,物資安全、完整,并在每年汛前做好所儲備物資的質量檢查、性能測試、維護和保養工作。確保大汛時能及時發放、調運。根據汛情發生需要,可向社會和企業征用防汛物資及設備。各受洪水威脅的企業單位和在建工程,根據自身防汛任務,自行籌集防汛搶險物資。
7.2 搶險救災
7.2.1 發生險情時的處置
(1)一旦險情發生迅速查明險情,在及時向上一級防汛指揮部報告的同時,立即啟動本級應急預案,行政責任人到位指揮,明確應急搶險救災路線并保障道路的暢通。
(2)立即調用防汛物資,機具和運輸車輛以及應急搶險隊運送到受災第一線。立即投入搶險救災,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盡量減少災害損失。
(3)在緊急情況下,為了解決搶險救災物資設備和人力不足,在爭得上級防汛指揮部同意后,可以征用和調配本區域內的車輛、設備、物資等防汛搶險所需物資。
7.2.2 對可能出現的新險情的處理
對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體,建筑物,水利工程設施等,必須安排專人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測和防御,并撤離險區內的人員,確保險區內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7.2.3 發生災情,搶險救災必須突出重點
(1)被困人員和危險區人員必須安全轉移。
(2)重要機密材料、財產和設備設施的安全轉移。
7.2.4 對人畜傷亡的處理
(1)及時搶救受傷人員,并立即送往就近醫療單位救治,對可能淹埋人員,一旦發現,最大程度組織清理搶救,減少人員傷亡。
(2)對死亡尸體,要立即送往火化場處理,對距離較遠死亡較多,一時無法處理,又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鎮政府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掩埋,以預防疾病流行。
(3)對死亡牲畜尸體就地掩埋。
7.2.5對緊急轉移出的人員處理
(1)作好臨時安置,發放糧食,衣物等生命必需品。
(2) 救死扶傷,做好災民醫療衛生工作,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對有關人員接種預防針,進行飲水消毒,防止疾病流行。
(3)加強社會治安,確保災區穩定。
7.2.6 組織力量,搶修基礎設施
災情發生后,所在地村、社區、小組要迅速組織各單位力量,搶修水、電、路、通信設施等基礎設施,盡快恢復其功能,對暫時不能修復的,要采取相應臨時措施,確保災民生活,生產用水,用電和搶險救災需要。
8? 保障措施
8.1 汛前檢查
汛前由鎮防汛分管領導組織對轄區防御山洪的防汛準備工作進行檢查,主要圍繞思想、度汛方案、防洪工程、物資、經費、河道清障、通信、預警、防汛信息系統和水情、氣象預報等方面進行。由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和當地村、社區、小組為單位進行自查、查清轄區內的山洪災害隱患點的基本情況和危險程度,督促各有關單位落實預防措施,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及時發現問題,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登記造冊,及時給予解決,對一時不能解決的,要采取臨時措施,確保安全度汛。同時對可能引發山洪災害的工程、區域等安排專人防災,并做好應急處置預案。確保汛期安全。
8.2 宣傳教育及演練
8.2.1 宣傳教育
有關單位要利用會議、廣播、電視、墻報、報紙、互聯網、標語等各種宣傳形式,向轄區內群眾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地質災害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宣傳各種山洪災害情況下有準備與無準備的災情對比與經驗教訓,增強全社會的水患意識和山洪災害防御減災意識;宣傳避險、自救、互救、轉移等常識,提高安全自救自保的防護能力。
8.2.2 組織培訓
各有關單位,特別是水利工程管理、山洪災害防治單位要根據本預案要求,制定相應技術預案,組織開展本系統、本單位的責任人,參與應急搶險管理人和搶險人員實施預案的業務培訓、熟悉實施預案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懂得在發生不同等級山洪災害后,知道該做什么和怎么做,做好實施預案的各項準備工作。同時,各村、社區、小組在汛前要組織險區群眾進行培訓,熟悉轉移路線及安置方案和自救逃生措施。
8.2.3 開展實戰演練
鎮防汛領導小組每年組織水利工程管理、山洪災害防御單位或臨河場鎮及相關部門,開展一次特大山洪災害情況下的應急搶險實戰演習。各村、社區、小組結合當地實際,組織轄區內有關人員開展一至二次實戰演練,一旦災情到來時,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有條不紊的開展搶險救災。
8.3 紀? 律
8.3.1 責任人職責紀律
1、必須服從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認真履行職責,不得講條件、討價還錢、借故拖延、出工不出力。
2、必須堅決執行防汛指令,堅守崗位,認真負責,嚴禁擅離職守。
3、如有緊急情況,在不違背防汛指揮機構統一指揮意圖,所采取的臨時緊急措施,事后必須立即向指揮機構報告。
4、發現不安全隱患,必須立即向防汛指揮機構或上級組織報告,并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嚴禁隱瞞不報。
5、服從指揮,顧全大局,順利完成任務。
8.3.2 緊急轉移紀律
1、必須認真組織,安全有序,臨危不亂,遇急不慌。
2、轉移必須先人后物;先老弱婦幼,后青壯年;先重要物品,后一般物品。
3、被轉移人員必須服從指揮,嚴禁自行其事。
4、被轉移人員必須團結互助,互相支援,嚴禁以強欺弱。
8.3.3 災民安置紀律
1、各村、社區、小組必須保證被安置災民有住處、有飯吃、有衣穿、有醫療。
2、被安置人員必須發揚敬老愛幼,不要聚眾喧嘩,嚴禁逞強好勝。
3、安置本著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各安置人員必須服從統一安置,遵守安置區的統一規定。
4、被安置人員在安置區內,講文明、講奉獻、共同維護安置區衛生,嚴防疫病流行。
5、安置區內,不利于穩定的話不講,不利安置區穩定的事不做,共同維護安置區的穩定。
當災情發生的時候,在上級部門和鎮黨委、政府領導下,鎮、村兩級干部將時刻與群眾在一起,同甘共苦、同舟共濟、同心同德,竭盡全力保證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
附件:1.云集鎮山洪災害危險區分布及轉移安置圖
2.云集鎮行政區劃圖
3.云集鎮山洪災害危險區基本情況表
4.云集鎮水旱及山洪災害防御響應部門基本信息表
5.云集鎮山洪監測站分布表
6.云集鎮各山洪災害危險區預警指標匯總表
7.云集鎮山洪災害預警設備配置表
8.云集鎮山洪災害危險區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
9.云集鎮山洪災害應急救援工具配置表
?
?
?
?
?
?
?
?
?
?
?
?
?
?
?
附件1
?


?
?
?
?
?
?
?
?
?
?
?
附件2

?
?
附件3
|
云集鎮山洪災害危險區基本情況統計表 | ||||||
|
序號 |
村名 |
危險區名稱 |
人口(人) |
戶數 |
房屋座數 |
備注 |
|
1 |
福勝村 |
院子 |
21 |
6 |
6 |
|
|
2 |
大同村 |
二水橋 |
14 |
2 |
2 |
|
|
合計 |
|
|
35 |
8 |
8 |
|
?
?
?
?
?
?
?
?
?
?
?
?
?
?
?
附件4
|
云集鎮水旱及山洪災害防御響應部門基本信息表 | ||||
|
序號 |
機構名稱 |
職位 |
姓名 |
備注 |
|
1 |
云集鎮水旱及山洪災害指揮部 |
指揮長 |
周強 |
黨委書記 |
|
副指揮長 |
蔣川 |
鎮長 | ||
|
副指揮長 |
江世笑 |
副書記 | ||
|
2 |
云集鎮水旱及山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 |
主任 |
江世笑 |
副書記 |
|
副主任 |
張鋒 |
農服中心副主任 | ||
|
3 |
信息監測組 |
組長 |
張鋒 |
農服中心副主任 |
|
組成部門名稱 |
應急辦、派出所、規建辦、農服中心 |
| ||
|
4 |
調度指揮組 |
組長 |
張科峰 |
應急辦主任 |
|
組成部門名稱 |
應急辦、派出所、建管辦、農服中心 |
| ||
|
5 |
人員轉移組 |
組長 |
陳心蕊 |
民政辦主任 |
|
組成部門名稱 |
派出所、民政辦 |
| ||
|
6 |
后勤保障組 |
組長 |
楊晉華 |
黨政辦主任 |
|
組成部門名稱 |
黨政辦、財政所、民政辦 |
| ||
|
7 |
應急搶險隊 |
組長 |
張科峰 |
應急辦主任 |
|
組成部門名稱 |
各村干部、機關全體職工 |
| ||
?
?
?
?
?
?
?
?
?
附件5
|
云集鎮山洪監測預警站點分布表 | |||||||
|
序號 |
站點名稱 |
位置 |
類型 |
站點用途 |
看護人 |
聯系電話 |
備注 |
|
1 |
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6
|
云集鎮各山洪災害危險區預警指標匯總表 | ||||
|
預警等級 |
雨量(mm) |
預警指標 | ||
|
l小時 |
3小時 |
6小時 | ||
|
二 級 |
45 |
55 |
60 |
準備轉移 |
|
一 級 |
50 |
60 |
75 |
立即轉移 |
?
?
?
?
?
?
?
?
?
?
?
?
?
附件7
|
云集鎮山洪災害預警設備配置表 | ||||||||
|
序號 |
名稱 |
預警設備數量(個、臺、套) | ||||||
|
無線預警廣播 |
手搖報警器 |
銅鑼 |
喊話器 |
手持擴音器 |
對講機 |
其它 | ||
|
1 |
鎮級儲備 |
|
|
23 |
3 |
1 |
3 |
|
|
合計 |
|
0 |
0 |
23 |
3 |
1 |
3 |
0 |
?
?
?
?
?
?
?
?
?
?
?
?
?
?
?
附件8
|
云集鎮山洪災害危險區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 | |||||||
|
序號 |
村名 |
危險區名稱 |
人口(人) |
戶數 |
轉移路線 |
臨時安置點 |
備注 |
|
1 |
福勝村 |
院子 |
21 |
6 |
村干道 |
福勝村辦公室 |
|
|
2 |
大同村 |
二水橋 |
14 |
2 |
村干道 |
大同村辦公室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9
?
|
云集鎮山洪災害應急救援工具配置表 | |||||||||||||||
|
序號 |
行政區劃 |
| |||||||||||||
|
編織袋(條) |
雨傘(把) |
鐵鍬(把) |
救生圈(個) |
警戒繩(盤) |
救生衣(件) |
手電筒(支) |
雨衣(套) |
雨鞋(雙) |
發電機(臺) |
消防車(輛) |
救生繩(套) |
水泵(臺) |
急救包(只) | ||
|
(一) |
云集鎮 |
1000 |
30 |
30 |
60 |
3 |
50 |
10 |
20 |
30 |
1 |
2 |
30 |
5 |
4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