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鎮:深化“雙網格”服務模式 深耕紅色文化傳承
在云集鎮,青山綠水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百年黃葛樹歷經革命烽火,蘇維埃舊址留存歲月印記。如今,一張“雙網格”正悄然織就,以黨建為經、以產業為緯,將革命薪火與鄉村振興緊密交織。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講述著從“紅色記憶”到“紅色經濟”的生動蛻變。

“雙網格”串起鄉土記憶:從“紀念館”到“田間地頭”的精神傳遞
清晨7點,云集鎮青豐村紅色宣講員李大姐在青豐村線上宣講網格群留言:“鄉親們,今天講講楊克明烈士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大家到黃葛樹下來。”
這只是云集鎮90個紅色文化宣傳“雙網格”的一個日常縮影。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讓紅色故事走出紀念館,成為村民嘴邊的家常話。
今年以來,全鎮開展線下宣講400余場,覆蓋超1萬人次,建成5處紅色文化長廊,舉辦紅色文化主題展覽60場次,開展“紅色志愿服務月”活動50余場,帶動800余名群眾參與紅色遺址管護、困難群眾幫扶、紅色景點義務講解等志愿服務活動,助力鄉村紅色文化振興。
同時,舉辦了紅色文藝巡演、紅色知識競賽等活動,開展講解員培訓,培養宣講骨干。線上通過網格微信群、“英雄故里紅色青豐”微信公眾號推送楊克明烈士故事、紅色革命歷史等資訊,累計瀏覽量達10萬。與本土大V、返鄉青年博主合作宣傳原創紅色文藝節目,覆蓋群眾8000余人次,實現線上宣傳觸達率95%。創建云集紅色文化交流群,定期分享紅色文化感悟,及時發布紅色活動預告、成果等信息,提升群眾參與熱情。
紅色文化更在青少年中“扎根”。云集鎮中心小學“小小講解員”苦練宣講詞,10歲的張小雨站在烈士畫像前深情地說:“1933年,楊克明烈士在此建立蘇維埃政權……”3條研學路線每月吸引周邊學生參與“重走紅軍路”,真切感受革命艱辛。

“雙網格”激活紅色經濟:從“打卡地”到“消費鏈”的蝶變之路
“共享農莊修得漂亮,咋留不住游客?”今年3月,青豐村村民陶樹林在網格群的留言,點出紅色旅游痛點。網格管理員20分鐘內響應,村黨支部書記劉朝洪召集院壩協商會,村民積極提出建議:“搞紅色體驗項目!”“把烈士故事融進農莊!”……
劉朝洪拍著胸脯回應:“共享農莊的推廣與紅色文化宣傳是我們村的重點項目之一,鎮里非常重視,我們正在籌劃推廣中,大家放心吧!”
隨后,劉朝洪帶著網格員加快推進農莊建設與紅色文化宣傳行動。一方面聯系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制作“青豐村田園之旅”短視頻,在抖音、視頻號等平臺推送;另一方面,對接楊克明故居陳列館講解員,在故居免費為游客講解楊克明事跡,串聯起紅色參觀與農莊體驗路線;推出“周末特惠套餐”,吸引周邊游客。
一個月后,農莊人氣漸旺,前往故居瞻仰研學的游客越來越多。陶樹林樂呵呵地在網格群曬圖并留言:“今天農莊接待了兩撥游客!幾十號人都去故居接受紅色文化熏陶,‘雙網格’硬是好!”
如今的云集鎮,“雙網格”播撒精神火種,讓紅色基因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活力。下一步,云集鎮將持續深化“雙網格”服務模式,深耕紅色文化傳承,厚植鄉村旅游優勢,優化基層治理效能,持續激活發展動能,讓鄉村振興步伐更堅實,群眾幸福成色再躍升。記者 李杉



